[发明专利]一种钢塑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4640.6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7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先锋;胡正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正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体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塑复合管。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各种复合管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安装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中作为输送管道。用于开采和输送石油的油井管由于受到流动石油的腐蚀,往往采用强度高且压力损失小的钢塑复合管。现有技术中,钢塑复合管为了获得高强度,往往厚度较大,导致钢塑复合管的重量较大,同时,耐腐蚀性能还不足,还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塑复合管,其强度高、刚性好、重量轻且耐腐蚀性能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用于液体输送,包括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一发泡层和第二发泡层,第二钢管在第一钢管外周且两者同轴设置,第一钢管为低合金钢管且第一钢管管体内表面堆焊由Ni基合金组成的耐腐蚀层,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为棒状发泡体形成的第一发泡层,第二钢管外周覆盖有棒状发泡体形成的第二发泡层;第二钢管的管体具有凸起和凹槽,上述凸起和凹槽间隔排列形成凹凸结构,棒状发泡体中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为扇形,上述扇形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上的长圆弧、短圆弧以及从上述同心圆圆心向外周方向放射状延伸的两条直线组成,上述同心圆圆心位于第一钢管中心轴上,第一发泡层和第二发泡层由棒状发泡体熔接和/或粘接而成。
优选地,第二钢管通过其凸起和凹槽分别嵌入第二发泡层、第一发泡层内与第二发泡层、第一发泡层咬合固定。
优选地,第一钢管和第一发泡层之间为粘接连接。
优选地,第二钢管与第一发泡层、第二发泡层之间具有热熔胶粘接。
上述钢塑复合管中,采用第一钢管、第一发泡层、第二钢管、第二发泡层组成复合管,以第一钢管为输送内管,第一发泡层、第二钢管、第二发泡层组成保护第一钢管的外管结构;通过在第一钢管管体内表面堆焊由Ni基合金组成的耐腐蚀层,耐腐蚀层紧密依附在第一钢管管体内表面上,可以增强钢塑复合管对管内流动液体的抗腐蚀性能;将第二钢管的管体设计为具有凸起和凹槽,一方面可以将凸起达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管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二钢管与第一发泡层、第二发泡层之间的紧密性,防止在应力作用下,第二钢管与第一发泡层、第二发泡层的分离,从而使得第二钢管作为外管结构的骨架提升复合管的强度;第一发泡层和第二发泡层由棒状发泡体熔接和/或粘接而成,可以使得第一发泡层和第二发泡层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可以对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形成良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用于液体输送,包括第一钢管1、第二钢管2、第一发泡层3和第二发泡层4,第二钢管2在第一钢管1外周且两者同轴设置,第一钢管1为低合金钢管且第一钢管1管体内表面堆焊由Ni基合金组成的耐腐蚀层5,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之间为棒状发泡体形成的第一发泡层3,第二钢管2外周覆盖有棒状发泡体形成的第二发泡层4;第二钢管2的管体具有凸起6和凹槽7,上述凸起6和凹槽7间隔排列形成凹凸结构,棒状发泡体中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为扇形,上述扇形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上的长圆弧、短圆弧以及从上述同心圆圆心向外周方向放射状延伸的两条直线组成,上述同心圆圆心位于第一钢管1中心轴上,第一发泡层3和第二发泡层4由棒状发泡体熔接和/或粘接而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第一钢管1、第一发泡层3、第二钢管2、第二发泡层4组成复合管,以第一钢管1为输送内管,第一发泡层3、第二钢管2、第二发泡层4组成保护第一钢管1的外管结构;通过在第一钢管1管体内表面堆焊由Ni基合金组成的耐腐蚀层5,耐腐蚀层5紧密依附在第一钢管1管体内表面上,可以增强钢塑复合管对管内流动液体的抗腐蚀性能;将第二钢管2的管体设计为具有凸起6和凹槽7,一方面可以将凸起6达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管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二钢管2与第一发泡层3、第二发泡层4之间的紧密性,防止在应力作用下,第二钢管2与第一发泡层3、第二发泡层4的分离,从而使得第二钢管2作为外管结构的骨架提升复合管的强度;第一发泡层3和第二发泡层4由棒状发泡体熔接和/或粘接而成,可以使得第一发泡层3和第二发泡层4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可以对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形成良好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正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正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4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