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楼板预留孔与该孔翻边同时施工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9228.X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8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泳文;张阔;杨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板 预留 孔翻边 同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楼板的预留孔及其翻边技术,特别涉及楼板预留孔与该孔翻边同时施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建筑当中,为保证管道安装顺利穿过楼板,需在混凝土楼板上设置圆形管道预留孔洞;同时,因工业化工装置环保要求避免楼层污水顺管道流,故通常楼板预留孔洞均设翻边。
工业管道大多直径较小,则预留孔与翻边也比较小,小直径预留孔洞、翻边施工一般分开施工,支模非常困难,成型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楼板预留孔与该孔翻边同时施工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能够保证混凝土楼板预留孔与该预留孔翻边同时施工,一次成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楼板预留孔与该孔翻边同时施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混凝土楼板底模进行支模;
2)、测量放线,确定混凝土楼板底模上的预留孔位置;
3)、取两根直径不同的钢管,直径较大的为外管,直径较小的为内管,然后分别将内管与外管剖切成4等分的圆弧板,并且内管底部使用第一米字撑固定内管的4个圆弧板固定,并将内管的底部定位在混凝土楼板底模的预留孔位置处;
4)、将外管的4等份的圆弧板的底部采用钢箍箍住;
5)、将外管套住内管,并调整外管与内管的同心度,使外管与内管保持同心;
6)使用第二米字撑将内管与外管的顶部连接起来;
7)、对混凝土楼板底模进行钢筋绑扎;
8)、浇注混凝土,并在浇注的同时进行捣振;
9)、对浇注后的混凝土楼板进行养护与拆模。
本发明所述的楼板预留孔与该孔翻边同时施工的施工方法,优选的方法为在将用于楼板预留孔与该孔翻边同时施工的模具定位后,在混凝土楼板底模与内管的接触处沿内管外圈均匀固定若干限位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注混凝土楼板预留孔时,直接将混凝土浇注在内管与外管的间隙处即可,该该施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投入少、成本低、效果好,并且使混凝土楼板预留孔与该预留孔的翻边一次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米字撑 2.内管 3.外管 4.钢箍 5.第二米字撑 6.限位钉 7.混凝土楼板底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楼板预留孔与该孔的翻边同时施工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混凝土楼板底模7进行支模;
2)、测量放线,确定混凝土楼板底模7上的预留孔位置;
3)、取两根直径不同的钢管,直径较大的为外管3,直径较小的为内管2,然后分别将内管2与外管3剖切成4等分的圆弧板,并且内管2底部使用第一米字撑1固定内管2的4个圆弧板,并将内管2的底部定位在混凝土楼板底模7的预留孔位置处;
4)、在混凝土楼板底模7与内管2的接触处沿内管外圈均匀固定10根限位钉6;
5)、将外管3的4等份的圆弧板的底部采用钢箍4箍住;
6)、将外管3套住内管2,并调整外管3与内管2的同心度,使外管3与内管2保持同心;
7)使用第二米字撑5将内管2与外管3的顶部通过点焊方式连接起来;
8)、对混凝土楼板底模7进行钢筋绑扎;
9)、浇注混凝土,并在浇注的同时进行捣振;
10)、对浇注后的混凝土楼板进行养护与拆模。
在混凝土楼板底模7与内管2的接触处沿内管外圈均匀固定10根限位钉6,可以对内管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模具跑偏或者位移。
本发明楼板预留孔与该孔的翻边同时施工的模具,包括内管2以及外管3,内管2放置于外管3内,内管2的顶部与外管3的顶部齐平,并且内管2与外管3同心,内管2与外管3之间的长度差与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一致,并且内管2的长度大于外管3的长度,内管2由若干高度、宽度、厚度均一致的圆弧板构成,外管3也由若干高度、宽度、厚度均一致的圆弧板构成,内管2的底部通过点焊第一米字撑1将各个圆弧板固定,外管3的底部通过钢箍4将各个部分的圆弧板固定,内管2的顶部通过点焊第二米字撑5连接外管3的顶部与外管3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米字撑5分别将内管2、外管3的各个圆弧板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92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