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记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8514.6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1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原平;佐佐木恒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了如下的记录装置,即,利用具有驱动辊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如下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所述输送部具有驱动辊并且由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辊对构成。
如上文所述,现有的记录装置一般是使用具有驱动辊并且由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辊对构成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特别是,在这种辊对中,通常使用从动辊被配置于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侧,而驱动辊被配置于记录面侧的相反侧的辊对。
然而,在上述这种现有的记录装置中,由于用辊对夹持被记录介质,从而有时会产生辊痕附着于被记录介质上等的输送不良。
特别是,存在由于从动辊的痕迹附着在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侧而导致记录质量下降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27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随着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而引起的辊痕附着等的输送不良。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头部,其向被记录介质喷出油墨;输送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所述输送部具备:驱动辊,其以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该被记录介质产生输送力;送风部,其通过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侧向所述驱动辊施加风压从而将该被记录介质压贴在该驱动辊上。
根据本方式,所述输送部通过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侧从所述送风部向设置有所述驱动辊的位置送风,从而利用风压而将该被记录介质压贴在该驱动辊上,并且通过使该驱动辊进行旋转从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即,能够在不用辊对夹持被记录介质的条件下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因此,能够抑制随着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而引起的辊痕的附着等的输送不良。特别是,通过将所述第二面设为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从而能够防止从动辊的痕迹附着在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侧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输送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具备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其中,所述第一输送部被配置于所述头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所述第二输送部被配置于所述头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
根据本方式,所述输送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隔着所述头部而被设置于两侧。因此,由于能够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于所述头部的两侧将该被记录介质压贴在所述驱动辊上,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卡纸等的输送不良。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式中,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一输送部被设置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与所述头部之间,所述送风部为吹出离子的风扇或吹出暖风的风扇。
此处,“安置部”是指,为了将进行记录的被记录介质输送到头部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部分。例如,被称为对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或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供纸(馈送)托盘及供纸(馈送)盒等部件相当于安置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输送部被设置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与所述头部之间,并且所述送风部为吹出离子的风扇或吹出暖风的风扇。即,相对于所述头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吹出离子的风扇或吹出暖风的风扇。因此,通过在用所述头部进行记录之前,利用所述离子而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静电进行去除,从而能够提高记录质量,或者,能够通过所述暖风而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通过使该第一输送部兼具所述被记录介质的静电去除部或加热部的功能而实现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中,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二输送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的回收部之间,所述送风部为吹出暖风的风扇。
此处,“回收部”是指,为了对被实施了记录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收卷或者堆叠的部件。例如,被称为对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收卷的收卷部或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堆叠的排出用接收部、排纸(排出)托盘及排纸(排出)盒等部件相当于回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8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配方
- 下一篇:一种稲瘟酯的配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