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8240.0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6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南叡;陈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可以补偿导光板与发光单元之间相对位移所导致的出光强度变异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会随着使用的时间而变。背光模块是许多显示器中重要的元件。而背光模块出光的稳定度更攸关显示器的良莠。现有的背光模块为了追求轻薄与出光均匀的特性,通常由发光单元与导光板所组成。然而,发光单元与导光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着背光单元的出光效率。使用时,环境温度与湿度变化使得导光板反复胀缩形成位移,或是制作时来自于治具的公差以及组装人员的手法变异,都可能使发光单元与导光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离于预设值,而其结果就是出光效率的变异。
【发明内容】
有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依据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发光单元的出光面的间隙,选择性地调整驱动发光单元发光的电流大小,借此补偿导光板与发光单元间相对位置的变化,使得背光模块出光效率的变异得以被降低。
依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揭露之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基板、导光板、电流源、发光单元与位移补偿电路。其中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且导光板的下表面接触基板的上表面。电流源用以输出驱动电流。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的上表面,发光单元具有发光面,发光面邻接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单元电性耦接于电流源与接地端,从电流源汲取第一电流而发光。位移补偿电路,电性耦接至发光单元与电流源,用以依据间隙的大小,选择性地从电流源汲取第二电流,调整第一电流的电流值以补偿第一发光单元的亮度。其中间隙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发光单元的发光面间,且第一电流的电流值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值的总和等于驱动电流的电流值。
本发明所揭露的背光模块,借由位移补偿电路来判断发光单元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间的间隙大小,从而选择性地调整流经发光单元的电流值,从而使得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获得补偿。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B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2B是相对于图2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C是对应于图2A的电路示意图。
图2D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较小的示意图。
图2E是对应于图2D的电路示意图。
图2F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较大的示意图。
图2G是对应于图2F的电路示意图。
图3A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3B是相对于图3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C是对应于图3A的电路示意图。
图3D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较小的示意图。
图3E是对应于图3D的电路示意图。
图3F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较大的示意图。
图3G是对应于图3F的电路示意图。
图4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4B是关于图4A之一个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C是关于图4A的另一个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D是对应于图4A的电路示意图。
图4E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较小的示意图。
图4F是对应于图4E的电路示意图。
图4G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较大的示意图。
图4H是对应于图4G的电路示意图。
图5A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5B是相对于图5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C是对应于图5A的电路示意图。
图5D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较小的示意图。
图5E是对应于图5D的电路示意图。
图5F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较大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8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