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空气换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7276.7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6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平;王建立;吴玉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30;F24F13/28;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空气 换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空气换气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空气的污染,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空气净化器来净化室内的空气。但是不开窗通风,就无法将室外含氧量丰富的空气引入室内,从而造成虽然室内空气颗粒物含量低但含氧量也低的问题。但是开窗通风又会造成室内PM2.5以及PM10含量超标的情况。市场上现有的一些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换气装置无法平衡室内外温差,容易导致冬季将室外冷风吹入室内、夏季将室外热风吹入室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平衡室内外温差且根据季节变化改变出风位置的室内空气换气装置。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室内空气换气装置,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端的上出风口以及安装于墙体下端的下出风口、设置于室外的四周密闭内部的内部装有导热油的换热箱Ⅰ、设置于换热箱Ⅰ内壁上的保温层、设置于换热箱Ⅰ中且浸泡在导热油中的换热管Ⅰ以及换热管Ⅱ、分别连接于换热管Ⅰ以及换热管Ⅱ进口端的送气泵以及抽气泵以及设置于换热箱Ⅰ外侧且分别连接于换热管Ⅰ以及换热管Ⅱ出口端的单向阀Ⅰ和单向阀Ⅱ,所述换热管Ⅰ与换热管Ⅱ均为螺旋管,其管壁相互交错布置,且相邻管壁之间粘连有导热硅胶,所述送气泵以及抽气泵分别通过送气管路以及排气管路连接于电磁换向阀的入口端,所述上出风口以及下出风口分别通过管路Ⅰ以及管路Ⅱ连接于电磁换向阀的出口端,所述送气管路上安装有空气净化膜,所述电磁换向阀电连接于控制器。
为了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还包括密闭设置于换热箱Ⅰ上端的四周密闭的换热箱Ⅱ、设置于换热箱Ⅱ内壁上的石棉层Ⅰ、若干热管、密闭设置于换热箱Ⅱ上端的上盖、设置于换热箱Ⅱ一侧的风扇以及设置于换热箱Ⅱ另一侧的出气口,所述热管上端位于换热箱Ⅱ中,其下端位于换热箱Ⅰ内且浸泡于导热油中。
为了在冬季提高室内温度,还包括设置于设置于上盖上的开口、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换热箱Ⅱ内且位于热管上方的若干叶片,设置于换热箱Ⅱ中且与某一叶片上的转轴相连接的电机,所述若干叶片相互之间通过连杆铰接连接,所述叶片前后两端分别与石棉层Ⅰ相接触,当电机驱动最左端以及最右端的两个叶片的外缘转动至与石棉层Ⅰ接触时,各个叶片之间分别依次相互搭接密封。
为了控制室内的氧气浓度,还包括一端连接于送气管路且位于空气净化膜后方,另一端连接于电磁换向阀入口端的旁支管路以及安装于室内的氧浓度传感器,所述旁支管路上安装有氧分子筛以及电控截止阀Ⅰ,所述送气管路上安装有电控截止阀Ⅱ,所述氧浓度传感器、电控截止阀Ⅰ以及电控截止阀Ⅱ均电连接于控制器。
为了提高隔热效果,上述叶片上设置有石棉层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送气泵将外部空气进入换热管Ⅰ中而室内的空气通过抽气泵送入换热管Ⅱ,由于换热管Ⅰ与换热管Ⅱ浸泡在导热油中且相互之间通过导热硅胶相连,因此可以充分换热,夏季时室内抽出的冷空气可以在换热管Ⅰ中降低换热管Ⅰ内新鲜室外空气的温度,从而降低室内空调的能耗。而冬天时室内抽出的热空气加热换热管Ⅰ中内的新鲜室外空气,从而有效防止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过低。并且控制器可以控制电磁换向阀切换使流经送气管路的新鲜空气从上出风口还是下出风口送入室内,夏天时温度较低的空气从上出风口进入室内,由于冷空气是向下沉降的,因此从上方的上出风口进入室内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流动性,使温度保持一致,提高舒适性。同理冬季的热空气从下出风口中送入,热空气向上流动,因此同样提高流动性。单向阀Ⅰ和单向阀Ⅱ可以防止抽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气单向流动,防止回流,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 2.上出风口 3.下出风口 4.氧浓度传感器 5.管路Ⅰ 6.管路Ⅱ 7.电磁换向阀 8.送气管路 9.排气管路 10.旁支管路 11.氧分子筛 12.电控截止阀Ⅰ 13.电控截止阀Ⅱ 14.空气净化膜 15.送气泵 16.抽气泵 17.换热管Ⅰ 18.换热管Ⅱ 19.换热箱Ⅰ 20.单向阀Ⅰ 21.单向阀Ⅱ 22.热管 23.换热箱Ⅱ 24.风扇 25.上盖 26.石棉层Ⅰ 27.开口 28.叶片 29.转轴 30.连杆 31.石棉层Ⅱ 3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7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