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煅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3984.3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东;周善红;刘朝东;吕派;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00 | 分类号: | C01B32/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1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煅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煅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炭素行业生产铝用阳极、阴极、电极以及特种炭素行业原材料的煅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石油焦煅烧设备罐式煅烧炉,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其煅烧原理均为:石油焦或者其它原料在逐渐的间接受热过程中不断逸出挥发份,原料从上往下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存在连续的温度梯度。而对应不同的温度逸出的挥发份,其物质迁移过程都需要经过原料预热区进入原料上部空间的挥发份集合通道,在这种挥发份逸出过程中,挥发份必须从高温料层向低温料层迁移,随之而来的降温过程,较容易出现由于温度降低而产生的凝结现象,特别是凝结的挥发物质易与物料粘结在料罐内壁面而形成结焦现象;同时当挥发份进入到挥发份集合通道后,同样存在挥发份降温凝结并与通道内的粉尘凝结在通道壁面而产生结焦的想象。面对罐式炉料罐以及挥发份通道内存在的结焦现象,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定期地对其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工人的操作强度,同时也对车间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为了彻底摆脱这种处理结焦的操作,从原理上解决结焦问题,发明一种全新的煅烧设备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煅烧装置,目的是解决料罐和挥发份集合通道内的结焦问题,降低操作强度,提高车间工作环境。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煅烧装置,包括料罐、设在料罐两侧的火道、前墙和后墙,火道为八层,上面四层为上段炉体,下面四层火道为下段炉体,上段炉体和下段炉体之间为挥发份集合通道,前墙内设有前墙挥发份竖道,第四层火道前墙入口和第五层火道前墙入口处分别设挥发份拉板,空气直接由第四层火道前墙入口和第五层火道前墙入口进入上下两段炉体进行助燃,上段炉体和下段炉体均设负压调节拉板,负压调节拉板设在后墙,首层火道烟气出口连接上段炉体集中烟道,第八层火道烟气出口连接下段炉体集中烟道,最终汇总至总出口烟道,煅烧物料从料罐的上部加入,进过上段炉体的预热和下段炉体的加热,再经水冷套冷却后排出。
上段炉体为逆流式罐式炉体,下段炉体为顺流式罐式炉体。
上段炉体的负压调节拉板为上段炉体负压调节拉板,设在首层火道与第二层火道之间的后墙上。
下段炉体的负压调节拉板为下段炉体负压调节拉板,设在第七层火道与第八层火道之间的后墙上。
每层火道迂回连通,中间用硅质拉砖隔开。
料罐为长方体,两个料罐为一排,四个料罐为一组,一排料罐的两边各分布一条火道。
前墙和后墙的保温砖从里至外分别为硅砖、耐火粘土砖、轻质高铝砖和红砖。
挥发份集合通道与料罐物料之间的砖为带孔可透气砖,通过负压将料罐内的挥发份吸入挥发份集合通道。
前墙挥发份竖道连通挥发份集合通道,前墙挥发份竖道向上与第四层火道连通,前墙挥发份竖道向下与第五层火道连通。
挥发份拉板为硅砖材质,用来调节挥发份竖道的截面积。
第八层火道下部耐火材料内设置炉底冷却空气通道,通过吸入冷空气以降低炉底耐火材料温度,冷却空气经后墙向上从炉顶外排。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本发明采用两段式罐式煅烧炉体,整个过程是料罐内的物料是逐渐升温的,使得料罐预热带中逸出的挥发份的迁移过程由上往下进入挥发份集中烟道,这从原理上避免了挥发份在物质迁移过程中的不会出现温度降低而凝结,大大降低了挥发份结焦概率,解决了罐式煅烧炉需频繁处理料罐结焦的问题;同时将挥发份通道置于两层火道之间,提高了挥发份集合通道内的温度,减少了以往因挥发份集合通道内温度偏低出现的结焦现象。料罐和挥发份集合通道内结焦的减少,大大降低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车间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火道部分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料罐部分剖面图。
图中:1、上段炉体;2、挥发份集合通道;3、下段炉体;4、前墙挥发份竖道;5、第四层火道挥发份拉板;6、第五层火道挥发份拉板;7、第四层火道前墙入口;8、第五层火道前墙入口;9、上段炉体负压调节拉板;10、下段炉体负压调节拉板;11、上段炉体集中烟道;12、下段炉体集中烟道;13、炉底冷却空气通道;14、料罐;15、水冷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39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