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门把手的电子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5035.0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诸葛平;帕舒帕蒂·乔杜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H05K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 31246 | 代理人: | 李佳铭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门 把手 电子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把手的电子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模块中线束整合的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线束的布局在车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整车线束进行展示和分析。
在车辆的车门把手中,通常设有与车钥匙通信连接的电子模块,该电子模块进一步通过连接线束,与处于车身中的控制装置连接。故需对该线束于门把手中的位置进行布置。
在一些现有技术中,该线束的布置方式是通过胶布等黏贴式的方式完成的,故其安装较为费时,且视觉效果也较差。同时胶布对线束的固定并不非常牢靠,当车辆遇到冲击或随着黏贴时间的增长,胶带可能脱落。
而在另一些现有技术中,使用了卡扣作为布置线束的装置,但是卡扣的数量以及位置均不合理,导致其占用空间较大,且其仅固定线束的某一方向的位置,线束同样存在固定不完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用于车门把手中电子模块的线束的固定方式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成本较低,且可同时兼顾固定的牢固性及占用的整体空间等问题的电子模块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门把手的电子模块,前述电子模块与车身中的车身控制器通信连接,前述电子模块包括:壳体,以及容纳于前述壳体内的PCB板及连接线束,经由前述连接线束,前述PCB板与车身控制器连接,且
前述壳体包括相对而设的一对端壁及一对侧壁,前述端壁及侧壁共同形成一用于容纳PCB板及连接线束的容置空间,且
前述容置空间一面开口,前述连接线束一端与前述PCB板连接,另一端从前述开口自前述侧壁露出前述壳体外,且,
前述侧壁设有第一线束固定部,用于固定前述露出壳体的连接线束,并引导其朝着前述车身控制器的方向延伸,且
前述一对端壁中的一个或两个,设置有第二线束固定部,从而沿与前述开口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方向进一步固定自前述侧壁延伸而来的连接线束。
其中,前述侧壁上设有朝着前述容置空间方向弯折的引导卡勾,用于引导前述连接线束紧贴前述侧壁。
其中,前述第一线束固定部及第二线束固定部可单独或共同组成一对或多对卡勾组,卡勾组包括第一固定卡勾及第二固定卡勾,其中第一固定卡勾包括与侧壁连接的第一固定端,及朝着远离所述开口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端,第二固定卡勾包括与侧壁连接的第二固定端,及朝着靠近开口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端。
其中,前述第一固定卡勾及第二固定卡勾均选自第一线束固定部。可替代地,前述第一固定卡勾及所述第二固定卡勾均选自第二线束固定部。可替代地,前述第一固定卡勾及所述第二固定卡勾选自第一线束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其中,前述电子模块还包括天线,与前述容置空间的开口相对的一面设有与前述侧壁及端壁连接底壁,且前述端壁或侧壁上还设有突出部,前述突出部与前述侧壁、端壁和/或底壁共同形成一容纳腔,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前述天线。
其中,前述第二线束固定部包括至少两个卡勾,且每一相邻卡勾间的距离为11mm-13mm。
其中,前述壳体还包括自前述端壁延伸而出的固定台,前述固定台上设有连接孔,通过前述连接孔,前述壳体与前述车门把手固定,且前述固定台可设置有第二线束固定部。
其中,前述连接线束为两根,分别自相对而设的侧壁上露出前述壳体外。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的电子模块壳体,于其侧壁及端壁上均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线束的固定部,利于完整地固定连接线束,避免其与车门把手中的其他部件相互缠绕或影响;
2.本发明中的电子模块壳体,为了整合连接线束,进一步降低电子模块所占空间,还于侧壁上设有朝着容置空间方向弯折的引导卡勾,从而使得自侧壁延伸而出的连接线束,于露出处即紧贴侧壁;
3.本发明中的电子模块壳体,为了进一步固定设置在壳体中的天线,还于容置空间上设置有突出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模块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模块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模块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模块:10;
连接线束:100;
壳体:200;容置空间:201;侧壁:202;端壁203;开口204;
第一线束固定部:301;第二线束固定部302;引导卡勾303;
卡勾组:4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5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