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渗透率的测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3663.5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7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熊康宁;罗鼎;王露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1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渗透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属于土质测定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对土壤渗透率进行测定的方法中,主要使用的是环刀法,其次是渗透筒法。对于环刀法来说,土样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土壤结构容易受到破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很大,而且操作较为麻烦,数据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其二是渗透筒法,目前已经出现的渗透筒装置较为复杂、部件多、操作不方便、对放置场地的要求较高,在地形条件不好的地区不易完成测定工作,尤其像石山、喀斯特地区这样的环境下现有的方法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渗透率的测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测定土壤渗透率的渗透筒装置较为复杂、部件较多、操作起来较为不便以及对放置场地的要求较高的问题,尤其是在像喀斯特环境这样的特殊地区使用。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土壤渗透率的测定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下端为环刀状切口,且筒体的内外两侧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标尺刻度。
设置在筒体内侧和外侧的标尺刻度分别为内刻度和外刻度,内刻度以筒体的上端为起点,外刻度以筒体的下端为起点。
筒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筒檐,筒檐的上表面为平面结构。
筒体的下端套设有保护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本发明所述测定装置结构极为简单,方便制作,节约材料;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装置各部分之间连接紧密,本装置较现有的测定装置来说结构极为简化,占地面积较小,不易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例如在喀斯特地形下,很难找到大面积的土地或泥沙地面,一般只能找到很小的土地面,现有的测定装置由于结构复杂,一般体积较大无法测定,而本装置由于结构及原理简单,可制成体积很小的装置,便于测定这种特殊环境,测定效果较为稳定;操作简单,没有复杂控制,携带方便;减小外部条件的影响,本装置组合部件之间没有过多的转角、孔隙、空隙,不易在野外被土壤填塞,减少了对测定进程和精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筒体下端套上保护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壤渗透率的测定装置,包括:
筒体1,筒体1的下端为环刀状切口11(即筒体1的下端为环形的刀刃结构),筒体1下端压入土壤时便于破土,减小阻力,且筒体1的内外两侧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标尺刻度。
优选地,设置在筒体1内侧和外侧的标尺刻度分别为内刻度3和外刻度4,内刻度3以筒体1的上端为起点,外刻度4以筒体1的下端为起点。
筒体1优选为圆筒形结构,筒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筒檐2,筒檐2的上表面为平面结构,圆筒1的直径尺寸大于筒檐2的内径尺寸小于筒檐2的外径尺寸。筒檐2主要用于增大筒体1上端的面积,在把筒体1压入土壤中时,可以更大面积的受到手或锤子等敲击工具传来的力,同时保护筒体1不与锤子等敲击工具直接作用,防止筒体1发生变形、影响筒体1体积,保证测定精度。
优选地,筒体1的下端套设有保护套5,套住筒体1下端的环刀状切口,在不使用时,防止划伤人或其他物体。
在实际测定操作中,首先选择需要进行测定的地点,在土壤中选择合适的土壤面,确定不同的测定深度。确定完地点之后把圆筒1压入土壤中,压入时带有环刀切口一端朝向土壤,压入深度在2-3cm之间(压入深度可通过外刻度4测出),压入过程中保持圆筒1垂直。完成圆筒1压入过程之后,用量筒量取适当量的清水,同时准备记录时间,准备完成之后,同时在记录时间的时候把量取的水加入圆筒1内。在加入水之后,时刻观察水量的变化,在水全部渗透到土壤中的时刻或者规定的时刻记录时间和筒内水量(如果水没有完全渗透到土壤中,则通过内刻度3测量圆筒1内水位下降高度,从而计算出渗透进入土壤中的水量),记录完成之后,取出圆筒1。之后,在相同的地点挖开土壤,查看水在地下的渗透深度(可以用卷尺等进行测量),并加以记录。把以上步骤重复3次以上。最后通过渗透的水量、时间、及水在地下的渗透深度、重复次数,计算出土壤的渗透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3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