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69874.1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1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明;姚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联合节能建设发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建筑 外墙 保温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属于保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用能源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比例很大,约27%左右,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可以节约巨大的能量并减少CO2的排放量,从此角度上而言,外墙外保温材料可称为绿色能源。在建筑业中使用保温材料已经成为节约能源的最佳方法之一。对于能源紧张的今天,开发综合性能良好的外墙保温材料迫在眉睫。
目前在我国外墙保温材料市场上,EPS(聚苯乙烯泡沫)、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以及聚氨酯泡沫板应用最广。但是这几种材料作为墙体保温材料也具有不可回避的缺点,即它们的燃烧等级均为B级,为可燃材料,安全性不佳。通常民用保温材料应使用A级不燃性材料,然而就目前市场上看,A级保温材料只有玻璃棉、岩棉板、泡沫玻璃、玻化微珠几种。目前常用的只有岩棉板和玻化微珠,但这两种材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释放在空气中的人造纤维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不适宜广泛使用。可知目前我国没有满足使用要求的A级保温材料,因此设计制造出A级保温环保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所述问题,保温材料不能满足需要的要求,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环保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即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A级环保型保温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本发明所述的金属磷酸盐溶液的重量配比为:磷酸(85%)40~60;氢氧化铝5~10;氧化镁3~8;氧化锌5~1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A级环保型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金属磷酸盐溶液
1)称取一定量的磷酸并将质量分数为85%的磷酸溶液稀释成质量为75%,此浓度下,磷酸与氢氧化铝反应速度最快,然后向磷酸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铝,为使磷酸与氢氧化铝反应充分,加快反应速度,将反应装置置于90℃的水浴中,反应10分钟左右,溶液变澄清即磷酸与氢氧化铝反应完全生成磷酸氢铝盐。
2)向金属磷酸盐溶液中加入固化剂,调解粘度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氧化锌及氧化镁,首先将氧化镁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金属磷酸盐溶液中,反应剧烈,溶液粘度上升较快,再以同种方式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锌;调解金属磷酸盐的粘度,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以防溶液粘度太大发生局部凝结,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纤维,增加其发泡板的强度。
(2)金属磷酸盐溶液与脲醛树脂的混合
将脲醛树脂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金属磷酸盐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发泡剂碳酸钙,确保碳酸钙与金属磷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快速搅拌3~5分钟,保证发泡质量。
(3)将发泡体倒入模具中,放入烘箱中,固化成型
首先将其倒入模具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直至发泡完成,为加快固化速率,固化初始温度应控制在80~90℃之间。在此温度下2~3小时后,发泡板处于半固化状态,再将固化温度调到120~140℃之间,保温2小时即可得到性能良好的发泡板。
本发明所述的纤维为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任意一种。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该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A级环保型保温材料,其制备的发泡板抗压强度好,不燃性能优良,施工性好,是一种很有推广潜力的保温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配方量(kg)
一种环保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重量配比:
金属磷酸盐溶液的重量配比为:磷酸(85%)50 kg;氢氧化铝6kg;氧化镁5kg;氧化锌8kg,按上述方法制备。
实施例2:配方量(kg)
一种环保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重量配比:
金属磷酸盐溶液的重量配比为:磷酸(85%)60kg;氢氧化铝5kg;氧化镁6kg;氧化锌6kg,按上述方法制备。
环保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性能总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联合节能建设发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天联合节能建设发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9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