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流诱导风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8844.0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6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安;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菊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4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流 诱导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风机,尤其涉及一种喷流诱导风机。
背景技术
诱导风机工作原理是由以系统设计、适当布置的多台诱导风机喷嘴射出的定向高速气流,诱导室外的新鲜空气或经过处理的空气,在无风管的条件下将其送到所要求的区域,实现最佳的室内气流组织,以达到高效经济的通风换气效果。具有明显的噪声低、体积小、重量轻、吊装方便、维护简单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地下停车场,体育馆、车间、仓库、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大型场所的通风。现有的诱导风机在使用时不能根据现场需要调节风机的风速和风量,比如环境中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时,就需要风速高、流速快的气流来稀释环境空气,而在一般情况下,则需要流量大、流速小的气流来保证环境空气新鲜通畅。因此,如何实现诱导风机可调风速成为人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风速的喷流诱导风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喷流诱导风机,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一侧的进风口,设置在箱体另一侧的三个喷嘴,蜗壳通过支撑块支撑在箱体内,在所述蜗壳内设置有叶轮,在所述蜗壳的一侧设置有与叶轮同轴连接的外转子电机,在所述箱体内通过若干分流板设置有三个通风道,所述三个通风道的一端与蜗壳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三个通风道的另一端依次与三个喷嘴相互对应并与其相连通,在所述三个通风道内靠近喷嘴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球阀,在所述球阀内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球阀的下端通过定位销转动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球阀的上端与步进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步进电机固定设置在箱体上并与空气检测器作电连接。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球阀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塞。
本发明的优点是:上述喷流诱导风机,可以根据现场环境适时调节风速,保持空气新鲜畅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智能调节,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喷流诱导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进风口,3、喷嘴,4、蜗壳,5、支撑块,6、叶轮,7、外转子电机,8、分流板,9、通风道,10、出风口,11、球阀,12、连接通道,13、定位销,14、步进电机,15、电机轴,16、空气检测器,17、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如图1、图2所示,喷流诱导风机,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一侧的进风口2,设置在箱体1另一侧的三个喷嘴3,蜗壳4通过支撑块5支撑在箱体1内,在所述蜗壳4内设置有叶轮6,在所述蜗壳4的一侧设置有与叶轮6同轴连接的外转子电机7,在所述箱体1内通过若干分流板8设置有三个通风道9,所述三个通风道9的一端与蜗壳4的出风口10相连通,所述三个通风道9的另一端依次与三个喷嘴3相互对应并与其相连通,在所述三个通风道9内靠近喷嘴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球阀11,在所述球阀11内设置有连接通道12,所述球阀11的下端通过定位销13转动设置在箱体1内,所述球阀11的上端与步进电机14的电机轴15相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4固定设置在箱体1上并与空气检测器16作电连接。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例中,为了保证调节风速的可靠性,在所述球阀11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塞17。
上述喷流诱导风机使用时,当控制室启动诱导风机时,通过远程开关启动步进电机14,步进电机14的电机轴15带动球阀11绕定位销13转动逐渐闭合通风道9,当通风道9的通风面积到越小时,此时喷嘴3吹出的风速越高,使周围的空气迅速得到稀释,等环境的空气到达使用要求后,通过信号转换,步进电机14的电机轴15带动球阀11绕定位销13转动逐渐打开通风道9,当通风道9与球阀11的连接通道12完全对接时,通风道9被完全打开,此时风速降低,继续稀释周围空气,保证环境空气新鲜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菊风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菊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88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