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交织/解交织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5441.0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9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省;贺占权;张少甫;曹旸;王少伯;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 11425 | 代理人: | 贾冠楠 |
地址: | 10008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交织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织/解交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处理短交织深度的短交织深度处理单元和用于处理长交织深度的长交织深度处理单元。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交织/解交织方法,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对并行输入方式的数据进行交织/解交织处理,从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对大数据通信的支持能力,并可以按照CCSDS规范实现高速率数据的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译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符合CCSDS规范的高速率数据传输的交织/解交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交织和解交织是一种很实用也很常用的构造码的方法,并与其他编码方式(如分组编码)组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纠正随机错误,还可以用来纠正突发错误,所以常用于组合信道纠错系统。一些信道编码技术如RS编码,加入了交织技术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性能。交织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数据的发送端改变码元的发射顺序,将一个有记忆信道成功转变为无记忆信道,从而使得纠错编码同样适用于噪声突发信道。交织器在几个分组长度(对于分组码)或者几个约束长度(对于卷积码)的范围内码元进行重新排序。这个长度是由突发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CCDSD规范中采用将交织/解交织数据处理方式与RS编/译码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交织-译码-解交织处理。
现有数据传输系统中,尽管交织-RS编/译码-解交织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能够满足相应的需求,但是对于大数据量和高速率数据传输系统,为了满足系统数据吞吐量以及速率的要求,数据采用并行传输的方式,现有的交织-RS编/译码-解交织处理结构很难适应高速率下的并行传输方式,容易造成数据堆积导致误码,自身结构也限制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同时有些方法采用RAM或SDRAM进行数据存储,其交织方式对应的读写地址涉及地址矩阵的行列式变换,难度较大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和/或不足,并提供下述至少一个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织/解交织方法及装置,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对并行输入方式的数据进行交织/解交织处理,从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对大数据通信的支持能力,并可以按照CCSDS规范实现高速率数据的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织/解交织装置,包括:用于处理短交织深度的短交织深度处理单元和用于处理长交织深度的长交织深度处理单元,
所述短交织深度处理单元包括短交织深度交织模块和短交织深度解交织模块,
所述短交织深度交织模块包括通道选通模块、多个短交织深度交织器和数据重构模块,所述通道选通模块接收并行的输入数据,并根据交织深度参数将并行的所述输入数据输出到选通的多个短交织深度交织器;多个所述短交织深度交织器完成对并行的所述输入数据的交织后将交织数据输出到所述数据重构模块,所述数据重构模块根据所述交织深度参数将所述交织数据重构后输出;
所述短交织深度解交织模块包括通道选通输入模块、数据重组模块、多个短交织深度解交织器和通道选通输出模块,所述通道选通输入模块根据所述交织深度参数选通输入端口接收重构后的交织数据,所述数据重组模块接收所述通道选通输入模块的接收的重构后的交织数据,并根据所述交织参数对重构后的交织数据进行重组获取重组数据,多个所述短交织深度解交织器分别获取所述重组数据并完成解交织处理,所述通道选通输出模块将解交织后数据选通输出;
所述长交织深度处理单元包括长交织深度交织模块和长交织深度解交织模块;
所述长交织深度交织模块包括地址映射数据重构模块、多个输出缓存和输出选通模块,所述地址映射数据重构模块接收并行的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交织深度参数确定的地址映射规则将所述并行数据转化为映射数据输出;多个所述输出缓存接收所述映射数据,并根据所述输出选通模块产生的选通信号将所述映射数据作为交织数据输出;所述选通信号由所述输出选通模块根据所述交织深度参数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5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