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积泥与导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4759.7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7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江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积泥与导水器,涉及水处理装置的一种构配件,特别是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的污泥浓缩器。
背景技术
现在所的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沉泥主要利用水与泥的密度差自然沉泥,密度相对泥轻的水向上流,而泥自然下沉,但是这样体积大,占地多,尤其浮泥就无法沉降,随水向上流,在斜管或者斜板上部积存,造成出水效果差,甚至斜管或者斜板坍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积泥与导水器,解决现有的污泥浓缩池自然尘泥效果差、占地多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积泥与导水器,由沉泥斗、导水器、导水管、污泥浓缩器和排泥管组成;所述污泥浓缩器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台形;所述沉泥斗为圆台形,设置于污泥浓缩器一侧,上端大下端小,通过法兰、弯头以及管道与污泥浓缩器连接;所述导水器为圆锥形,设置于污泥浓缩器上部,通过法兰和管道与污泥浓缩器连接。
所述导水器底边设置有若干导水孔。
所述排泥管下部设置有法兰。
本发明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水和泥的密度差原理以及污泥浓缩原理,并且污泥在污泥浓缩器内二次浓缩,积泥与污泥浓缩效果好,排除的污泥含水率低,结构简单而且新颖,节能明显并且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积泥与导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沉泥斗(1)、导水器(2)、导水管(3)、污泥浓缩器(4)、排泥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积泥与导水器,由沉泥斗、导水器、导水管、污泥浓缩器和排泥管组成;所述污泥浓缩器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台形;沉泥斗为圆台形,设置于污泥浓缩器一侧,上端大下端小,通过法兰、弯头以及管道与污泥浓缩器连接;导水器为圆锥形,设置于污泥浓缩器上部,通过法兰和管道与污泥浓缩器连接;导水器底边设置有若干导水孔;排泥管下部设置有法兰。
积泥与导水器采用不锈钢、碳钢、塑料或者玻璃钢制作而成,积泥与导水器底部法兰通过螺栓与排泥阀连接。
污泥和水在沉泥斗收集,污泥因密度比水大,向下沉,通过管道流入污泥浓缩器内,因污泥浓缩器内污泥浓度高,污泥在污泥浓缩器内进行浓缩,而污泥浓缩器内的水通过导水管向上流,由导水器下部的孔流出,定期开启导水器底部的排泥阀,排除污泥。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江,未经杨志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47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