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1788.8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3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曾垂省;王允;梁亦龙;谢永芳;胡波;向浏欣;舒坤贤;罗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脉 横向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把脉横向(即于腕面平面上垂直于手腕桡动脉的方向)布指驱动器。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大科研学者在脉学理论、脉诊方法、临床诊断和实验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时至目前,脉象的客观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脉象仪的研制。
英国人Marey最早研制了杠杆式脉搏传感器并记录了桡动脉脉搏波,1860年首次出现杠杆和压力鼓式描述脉搏图,1895年开始采用换能的方式,出现了杠杆式光学脉搏描述器。50年代我国学者朱颜首次将杠杆式脉搏描记器引用到中医脉诊的研究中来。自70年代至今,研究人员已研制出种类繁多的换能器以模拟中医切脉的手指,采集脉搏信号并记录。
中医的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位,沿着血管方向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个部位。资料检索表明,现在关于脉诊仪研究主要集中在脉象传感器研究方面,而对于把脉布指驱动器研究却未见报道。“推法”是脉诊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把脉手法,设计一种把脉布指驱动器来实现“推法”把脉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关于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市场空白的问题,来解决新一代脉象诊断仪核心部件的研制,提升脉象诊断仪器开发水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
本发明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包括驱动腔、推动杆;
所述的驱动腔为腔体结构,左端中间有一个小孔,右端设有与推动杆截面配合的开孔,腔体内部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四个内壁设置有与推动柱表面的凹齿条槽相匹配的凸齿条;
所述推动杆,包括推动柱,所述推动柱表面设置有凹齿条槽,推动柱左端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左端设置有牵引条,牵引条穿过驱动腔的小方形孔伸出驱动腔外部,伸出驱动腔外部的牵引条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里加工有齿纹;所述推动柱、连接柱和牵引条形成的连接体活动嵌套设置于驱动腔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
所述推动杆的右端穿过驱动腔的右端开孔与连接柄相连接,所述连接柄上纵向设置有连接孔,用于固定脉象传感器探头,所述连接柄右端带有固定螺孔和固定螺栓;
所述驱动腔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固定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齿轮与牵引条上表面的齿纹齿合;
优选地,所述驱动腔上设置有卡持部件,卡持部件穿过驱动腔壁孔与推动杆接触。
优选地,所述卡持部件由固定腔、固定翼、电磁驱动块、四方锥形弹簧和锁定部件组成,所述的固定腔为方形腔体,内壁光滑,所述的固定翼固定在固定腔下端外部,用于把卡持部件固定在所述驱动腔上,所述电磁驱动块、四方锥形弹簧和锁定部件依次接触并设置于固定腔内部,所述的电磁驱动块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发明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能够保证微型化加工时仍能保持驱动器刚性结构,防止当受力时产生形变导致测量误差。进一步地,设置的卡持部件用于防止驱动器加工精度不够而导致测量误差,也用于牵动条微型化后在使用中可能发生的轻微形变而导致测量误差,还用于防止伺服电机固定上设置有主动轮与牵引条上表面凹槽中的齿纹轻微滑动而导致测量误差,从而保证了在把脉时进行横向用力精确分级,再有让加工材料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优选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优选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卡持部件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卡持部件另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把脉横向布指驱动器,用于把脉时“推法”手法的实现,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驱动腔30和推动杆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1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