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可靠的剪刃间隙调整机构和剪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9936.2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伟;王薇;张俊伟;周西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3/00 | 分类号: | B23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可靠 间隙 调整 机构 剪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自动可靠的剪刃间隙调整机构,还是一种含有该自动可靠的剪刃间隙调整机构的剪切机。
背景技术
在剪切设备技术领域,要想获得良好的剪切断面,合理的间隙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大部分的剪机都配有剪刃间隙调整机构,间隙调整机构的结构有很多种,主要分为手动调节型和自动调节型。手动调节型由于效率低下,主要用于剪切节奏低、对剪切质量要求不高、机型配置较低的剪机。在当前对剪切质量日益升高的情况下,手动型的调节装置正在逐步淘汰。而自动调节型间隙调整机构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调整方便,满足了目前钢种规格多变的实际特点,广泛应用于剪机间隙调整机构中。
目前,具备自动调节间隙功能的剪机机构,主流配置为减速电机、升降机、配对斜楔、编码器,电气通过编码器计数来换算剪刃间隙值。而斜楔的配置往往比较复杂,生产当中比较难以维护及更换;且升降机在正反转转向过程中存在空行程,导致间隙调整值存在误差,通过编码器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间隙值;在间隙调整过程中,完全依靠电气来反馈数值,普遍存在丢转,读数异常等不确定因素;在调整过程中,极限位置也是完全依靠电气来保证,剪刃间隙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被剪切件的质量问题,尤其在最小极限位置时上、下剪刃的间隙值只有零点几毫米,单独依靠电气来控制变得非常不稳定,极易发生间隙值变成负值,造成上、下剪刃崩刃重大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剪刃间隙调整机构间隙调整误差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可靠的剪刃间隙调整机构和剪切机,该自动可靠的剪刃间隙调整机构和剪切机在实际生产中方便检修、维护及更换。该机构的主要特征是可以实现无隙调节,调整过程中间隙值变化稳定、均匀,并同时实现电气及机械双重读数,真实反映间隙值,并对两个极限位进行机械保护,防止由于电气系统故障导致间隙读数不准确或失灵,影响剪切质量及造成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可靠的剪刃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两个移动斜楔、两个与剪切机的机架固定连接的固定斜楔和用于移动斜楔升降的升降装置;固定斜楔内含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斜面,移动斜楔内含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竖直面,移动斜楔外含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对应接触,该升降装置通过拉杆装置与移动斜楔连接,拉杆装置的轴线平行于第一斜面,该升降装置能够使移动斜楔沿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上下滑动,该升降装置上连接有能够检测移动斜楔位移的间隙检测装置。
该升降装置位于固定斜楔和移动斜楔的上方,该升降装置固定于与机架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上,该升降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和两个升降机,每个升降机内均含有升降机丝杠,升降机丝杠的下端与拉杆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减速电机能够驱动升降机的升降机丝杠沿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上下滑动。
升降机内还含有蜗轮和蜗杆,升降机丝杠插接于蜗轮,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与两个升降机的蜗杆连接,蜗杆能够驱动蜗轮转动,蜗轮能够驱动升降机丝杠沿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上下滑动。
间隙检测装置设置在一个升降机上,间隙检测装置包括磁环、位移传感器和连接杆,连接杆的轴线与升降机丝杠的轴线平行,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沿轴向开设的孔,磁环安装在该孔内,连接杆的下端与升降机丝杠的上端固定连接,位移传感器与安装支架的位置相对固定,位移传感器的压力外管插接于磁环。
另一个升降机上设有间隙机械显示装置,间隙机械显示装置包括量表和齿条,该齿条的下端与升降机丝杠的上端固定连接,该齿条与升降机丝杠的轴线平行,量表的指针轴固定连接有齿轮,该齿轮设置在量表的表盘背面,该齿轮与该齿条啮合。
拉杆装置包括从上向下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的上叉头、第一连接拉杆、正反螺纹拉杆、第二连接拉杆和下叉头,上叉头通过上扁头和销轴与该升降蜗杆固定连接,下叉头通过下扁头和销轴与移动斜楔固定连接。
上叉头和下叉头均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拉杆和第二连接拉杆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正反螺纹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旋内螺纹和右旋内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9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晶结构耐腐蚀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压铸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