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康宽和腐殖酸的甘蔗杀虫颗粒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48464.9 申请日: 2014-09-05
公开(公告)号: CN104222156B 公开(公告)日: 2017-11-21
发明(设计)人: 杨新兰 申请(专利权)人: 杨新兰
主分类号: A01N61/00 分类号: A01N61/00;A01N25/12;A01P7/04;A01N51/00;A01N43/5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37124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宽和 腐殖 甘蔗 杀虫 颗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康宽和腐殖酸的甘蔗杀虫颗粒剂,主要应用于甘蔗下种期和培土期撒施防治甘蔗螟虫。

背景技术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每年以其为原料生产的蔗糖占全球食糖总产的76%以上。甘蔗还是最有开发前景的能源作物,占燃料乙醇原料的63.8%。我国是世界第三大产糖国,我国的食糖自给率超过92%,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13个省区,种植面积约160万公顷,其中广西、云南、广东、海南4省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9%。

近年来,由于随着高产、高糖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造成甘蔗种植品种单一,甘蔗虫害日益严重,其中螟虫为害最普遍、最严重。甘蔗螟虫1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甘蔗在整个生长期都会受到甘蔗螟虫不同程度的为害,苗期为害会造成枯心苗,降低有效茎数,从而引起产量下降;生长期为害会造成螟害茎、螟害节,不但风折率高、产量降低,而且也会引起蔗糖分和压榨汁纯度降低。调查结果表明,甘蔗螟虫为害的甘蔗平均产量损失10-25%,严重时可达40-60%,糖分降低率可达0.93-3.5%。甘蔗螟虫除了对甘蔗造成直接的钻蛀性为害外,其蛀孔还有可能引发赤腐病等侵染性病害,从而形成间接危害,严重地影响蔗糖产业的健康发展。

化学杀虫剂是防治甘蔗螟虫最早、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目前,甘蔗螟虫的防治仍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长期以来,由于生产上广泛、大量使用特丁硫磷、甲拌磷、辛硫磷、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类药剂,而且在施药时间、药剂种类和施用方法上掌握不当,从而导致螟虫天敌种群不断减少,害虫抗药性逐年增强,同时对环境、生态造成巨大污染和破坏。如何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己成为甘蔗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效高、成本低的甘蔗杀虫颗粒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康宽和腐殖酸的甘蔗杀虫颗粒剂,有效成分由康宽、阿克泰和腐殖酸按照1∶6-9∶6-9的重量比混配而成。

经试验证明,阿克泰对于甘蔗螟虫的触杀效果较好,即使是3龄以上的幼虫仍有击倒作用,其成本较低廉,原药吨位价仅为10万左右,将其与康宽混配,不仅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缓解单剂使用所带来的抗性问题。而腐殖酸对于阿克泰和康宽具备进一步增效的作用,三者合并混配,防效更高,所需投入的成本更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1.试虫:于南宁周边蔗区,直接采集2龄幼虫进行试验。

2.试验设置:

清水对照;

阿克泰单剂,从50mg/L起等比稀释6个浓度梯度;

康宽单剂,从50mg/L起等比稀释6个浓度梯度;

腐殖酸单剂,从400mg/L起等比稀释6个浓度梯度;

康宽、阿克泰和腐殖酸按照以下重量比配制混剂1#-5#,并分别从50mg/L起等比稀释6个浓度梯度:

混剂1# 1∶6∶6

混剂2# 1∶8∶8

混剂3# 1∶6∶10

混剂4# 1∶10∶6

混剂5# 1∶10∶10

3.试验方法:10s浸虫法。浸虫后以甘蔗茎秆饲养,药后2天调查结果。用EXCEL表格进行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回归曲线、LC50值,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计算共度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4.结果分析: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康宽、阿克泰和腐殖酸在本发明所述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对于甘蔗螟虫是协同增效的。

表1 阿克泰、康宽和腐殖酸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统计

二大田药效试验

(1)试验处理设置

将上述混剂3#与填料高岭土配制成0.2%康宽·阿克泰·腐殖酸颗粒剂,作为产品实验组,亩用量1kg,2kg。

将0.2%康宽颗粒剂作为产品对照组,亩用量为1kg,2kg。

以上处理于甘蔗下种时施药,设置一空白对照。

(2)试验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新兰,未经杨新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84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