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剃须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7258.6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7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吉武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6B19/28 | 分类号: | B26B19/28;B26B19/04;B26B1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剃须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由外刀与内刀构成的切断刀,内刀在小刀的排列设置方向、即左右方向、在水平面内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电动剃须刀。
背景技术
这种电动剃须刀在专利文献1中是公知的。该电动剃须刀具备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内刀的左右方向(往复运动方向)的运动的第一振动变换机构、转换为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的运动的第二振动变换机构。第一振动变换机构具备第一振动基体(振动基体)、通过铰链部连接在其左右端的左右一对的弹性片、形成在各弹性片的下端的唇部、连结一对唇部的前端彼此及后端彼此的前后一对机架片,将唇部及机架片固定在主体壳体的内壁面。在第一振动基体的上面突出设置有驱动轴(驱动杆),其突出端连结在内刀框(内刀体支架)上。第二振动变换机构具备第二振动基体(振动基体)与通过铰链部连接在其前后端的前后一对弹性片,各弹性片的下端连结在上述机架片上。第二振动基体的上面与第一振动基体的下表面上下对置,将马达固定在第二振动基体的下表面。马达的输出轴贯通第二振动基体,固定在输出轴的前端的偏心凸轮嵌合在设于第一振动基体的下表面的凸轮接受孔中。
当驱动马达时,偏心凸轮旋转,第一振动基体的凸轮接受孔的内壁面被偏心凸轮按压。在左右方向的按压力作用在凸轮接受孔上的状态下,第一振动基体一边使弹性片变形一边在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该往复运动通过驱动轴传递到内刀框上,由此,内刀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另一方面,在前后方向的按压力作用在凸轮接受孔上的状态下,第一振动基体不会在前后方向上位移,第二振动基体及马达利用反作用在前后方向上往复运动。马达是比较重的物品,因此,通过其往复运动,使主体壳体整体强制地振动。该主体壳体的振动向内刀传递,由此,内刀在前后方向振动。这样,当使内刀除了在左右方向还在前后方向上振动时,能使皮肤振动而促进毛导入外刀。另外,能够抖掉堆积在内刀的毛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愿昭58-122480号(日本实开昭59-51567号)的微型胶卷
如专利文献1的电动剃须刀那样,通过将第二振动基体及马达的前后方向的往复动力通过主体壳体向内刀传动,在使内刀在前后方向上振动的形态下,只凭借主体壳体无法避免传动损耗变大,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剃须刀中,由于兼作把柄的主体壳体振动,因此,其振动传递到用户的手中,难以按照用户的想法操作电动剃须刀。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剃须刀中,主体壳体的前后振动不仅传递到内刀,还能传递到外刀,因此,当内刀与外刀一体地前后振动时,难以得到由使内刀相对于外刀前后移动带来的内刀的拉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内刀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电动剃须刀中,有效地进行内刀的前后方向的驱动,并且,减小传递到用户的手的振动。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胡须切断时的内刀发挥横拉作用,更可靠地进行胡须的切割的电动剃须刀。
本发明的电动剃须刀具备由外刀21及沿外刀2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内刀22构成的切断刀11、12、将马达15的旋转动力转换为往复动力且传动到内刀22的往复驱动结构。并且,往复驱动机构构成为包括将马达15的旋转动力转换为左右方向的往复动力的振动件17、18、在前后方向上往复驱动振动件17、18的前后驱动结构。另外,在本发明中,“左右方向”表示内刀22的小刀的排列设置方向,“前后方向”表示在水平面内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1所示,将内刀2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行程宽度S2设定为比内刀22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行程宽度S1小。
将内刀2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行程宽度S2设定为内刀22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行程宽度S1的一半以下。
由具有一组小刀23及刀孔24的网刀构成外刀21,将内刀2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行程宽度设定为比刀孔24的前后宽度D小。
如图4及图5所示,振动件17、18具备由偏心凸轮19往复驱动的振动框53、将振动框53的往复动力传动到内刀22的驱动轴54、能往复移动地支撑振动框53的弹性片55,能采用与偏心凸轮19配合的受动凸轮67与前后驱动结构设在振动框53上的形态。
前后驱动结构构成为使联杆体69为动作转换机构,联杆体69将其一端通过连结轴70能相对转动地连结在振动框53上,另一端能以支点轴71、122为中心往复摆动地被支撑。并且,如图7所示,利用联杆体69与振动框53同步地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时的、振动框53的左右方向的往复轨迹与绕支点轴71、122的联杆体69的摆动轨迹的轨迹差,能使振动框53向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未经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72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