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聚合物薄膜表面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2285.4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2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喜;李杰;谢宇彤;章林文;龙继东;董攀;蓝朝晖;杨振;王韬;彭宇飞;郑乐;何佳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B29C7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何筱茂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bd 低温 等离子体 产生 装置 聚合物 薄膜 表面 处理 方法 | ||
1.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包括功率源(1)和DBD等离子体反应器(2),所述DBD等离子体反应器(2)的反应室内设置有2个金属电极(21),其中一个金属电极(21)连接功率源(1)的高压输出端,另一个金属电极(21)接地,2个金属电极(21)相对的两个端面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两个金属电极(21)之间设置有至少3层介质板(22),相邻介质板(22)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5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介质板(22)之间设置有垫片(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22)呈矩形状,相邻介质板(22)之间设置有4个垫片(23),4个垫片(23)分别位于介质板(22)的四个角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21)为平板电极或圆柱形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21)为圆形平板状铜电极,直径为120mm-140mm,电极边缘具有3mm-6mm倒角,所述介质板(22)采用石英介质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瓶(3)、电阻分压器(5)和取样电阻(6);所述DBD等离子体反应器(2)的反应室设置有进气口(25)和排气口(26),该进气口(25)通过进气管路与气瓶(3)相连,进气管路上还设置有流量计(4);所述电阻分压器(5)的输入端连接在功率源(1)的高压输出端和与功率源(1)的高压输出端相连的金属电极(21)之间;未与功率源(1)的高压输出端相连的金属电极(21)通过取样电阻(6)接地。
8.聚合物薄膜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 1至4中任一所述的DBD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进行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DBD等离子体反应器(2)通电,在所有介质板(22)之间形成稳定的放电低温等离子体;
S2、DBD等离子体反应器(2)断电,取出介质板(22),将待处理的聚合物薄膜贴到介质板(22)表面上,其中,靠近金属电极(21)的2个介质板(22)仅在远离金属电极(21)的一个表面上贴聚合物薄膜,其余介质板(22)两个表面均贴聚合物薄膜,聚合物薄膜与介质板(22)之间无气泡;
S3、将贴好聚合物薄膜的介质板(22)放回到DBD等离子体反应器(2)的反应室中;
S4、DBD等离子体反应器(2)再次通电,对聚合物薄膜进行表面处理;
S5、处理完毕后,取出介质板(22),取下聚合物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薄膜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待处理的聚合物薄膜在贴到介质板(10)表面之前还进行了以下处理:
(1)将待处理的聚合物薄膜采用酒精超声清洗5分钟;
(2)将采用酒精超声清洗后的聚合物薄膜真空干燥1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薄膜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取下聚合物薄膜时还对与等离子体接触的一面进行标记,步骤S5之后还进行了如下处理:
(a)将步骤S5中取下的聚合物薄膜采用酒精超声清洗5分钟;
(b)将步骤(a)中采用酒精超声清洗后的聚合物薄膜真空干燥1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22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