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激光片光技术的三维烟雾扫描重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0746.4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剑;王磊;李雪;范文博;江欣国;张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5 | 分类号: | G01N21/85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玉兴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 技术 三维 烟雾 扫描 装置 | ||
1.基于激光片光技术的三维烟雾扫描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雾模拟箱体(1)、第一控制器(2)、第二控制器(3)、第三控制器(4)、第一同步控制器(5)、第二同步控制器(6)、第三同步控制器(7)、总控制器(8),所述烟雾模拟箱体(1)包括底板(101),设置在底板(101)两侧的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所述第一侧壁(102)与第二侧壁(103)互相平行,设置在底板(101)两端的第一端壁(104)和第二端壁(105),所述第一端壁(104)与第二端壁(105)互相平行,所述底板(101)上方覆盖有顶棚(106),所述顶棚(106)与底板(101)互相平行,所述底板(101)与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第一端壁(104)、第二端壁(105)、顶棚(106)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第一端壁(104)上设置有烟雾入口(107),所述烟雾入口(107)处设置有阀门;
所述底板(101)朝向顶棚(106)的表面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激光片光发射器(9),所述第一激光片光发射器(9)发射的激光片光与第一端壁(104)的表面互相平行,所述第二端壁(105)上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处设置有第一高速摄影仪(10),所述第一高速摄影仪(10)的镜头伸入第一圆孔,拍摄第一激光片光发射器(9)发射片光所呈烟雾图像,并将拍摄画面储存,实现X轴烟雾扫描,所述第一激光片光发射器(9)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第一控制器(2)相连,所述第一高速摄影仪(10)、第一控制器(2)分别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第一同步控制器(5)相连;
所述第一端壁(104)朝向第二端壁(105)的表面上安装有多个第二激光片光发射器(11),第二激光片光发射器(11)发射的激光片光与第一侧壁(102)的表面互相平行,所述第二侧壁(103)上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处设置有第二高速摄影仪(12),所述第二高速摄影仪(12)的镜头伸入第二圆孔,拍摄第二激光片光发射器(11)发射片光所呈烟雾图像,并将拍摄画面储存,实现Y轴烟雾扫描,所述第二激光片光发射器(11)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第二控制器(3)相连,所述第二高速摄影仪(12)、第二控制器(3)分别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第二同步控制器(6)相连;
所述第一侧壁(102)朝向第二侧壁(103)的表面上安装有多个第三激光片光发射器(13),所述第三激光片光发射器(13)发射的激光片光与顶棚(106)的表面互相平行,所述顶棚(106)上设置有第三圆孔,所述第三圆孔处设置有第三高速摄影仪(14),所述第三高速摄影仪(14)的镜头伸入第三圆孔,拍摄第三激光片光发射器(13)发射片光所呈烟雾图像,并将拍摄画面储存,实现Z轴烟雾扫描,所述第三激光片光发射器(13)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第三控制器(4)相连,所述第三高速摄影仪(14)、第三控制器(4)分别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第三同步控制器(7)相连;
所述第一同步控制器(5)、第二同步控制器(6)、第三同步控制器(7)分别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总控制器(8)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片光技术的三维烟雾扫描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片光发射器(9)的数量为50个,第二激光片光发射器(11)的数量为50个,第三激光片光发射器(13)的数量为50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激光片光技术的三维烟雾扫描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模拟箱(1)的长、宽、高分别为100cm、100cm、100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激光片光技术的三维烟雾扫描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激光片光发射器(9)与第一侧壁(102)之间的距离均为50cm,所述每个第二激光片光发射器(11)与底板(101)之间的距离均为50cm,所述每个第三激光片光发射器(13)与第一端壁(104)之间的距离均为50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激光片光技术的三维烟雾扫描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的圆心与底板(101)之间的距离为43cm,所述第二圆孔的圆心与底板(101)之间的距离为43cm,所述第三圆孔与第二侧壁(103)之间的距离为4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07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