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钢-铝添加准晶中间层的低温扩散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0151.9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1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江;王娟;张永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0/14 | 分类号: | B23K20/14;B23K20/2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中间层 低温 扩散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种金属的焊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铝-钢-铝添加准晶中间层的低温扩散连接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的焊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碳钢的熔点1650℃,纯铝的熔点只有660℃,铝合金的熔点更低。把钢与铝焊接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在科技和焊接技术已很发达的今天,实现钢与铝的可靠焊接和获得工业应用仍是很困难的。人们尝试过很多种办法试图将钢与铝焊接在一起,所采用的焊接方法有爆炸焊、电阻焊、激光焊、激光-电弧复合焊等,但仍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和质量稳定的焊接接头,或是在焊缝成形方面存在缺陷,或是形成的焊缝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或是对焊接装备和操作技术要求极高。
将铝与低碳钢焊接在一起的主要困难,一是二者熔点和热物理性能差别太大,铝比钢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二是铝与低碳钢的晶格结构不同,热传导系数不同。因此采用熔焊方法将钢和铝焊接在一起非常困难。钢与铝的其他焊接方法(如激光焊、激光-电弧复合焊等),存在成本上的问题,采用机械化焊接技术需要购置较昂贵的装备等,而且针对铝与钢的大面积连接,用激光焊或激光-电弧复合焊是无法实现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310796.7)公开一种铝/钢异种金属冷金属过渡连接方法,采用氩气保护,形成熔-钎焊搭接接头,针对铝与钢的大面积连接,也无法实现。扩散连接针对异种金属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173409.9)公开一种碳化硅陶瓷与铁素体不锈钢的扩散连接方法、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259910.7)公开一种硬质合金与金属的扩散连接方法,但这些方法针对的是高硬度材料(如陶瓷、硬质合金等),存在着加热温度高、连接时间长、界面结合不稳定等的不利因素。
实现铝-钢-铝的可靠焊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可用于汽车、船舶、高速列车等,对这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轻量化、节能减排等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解决钢与铝异种金属的焊接难题,实现铝-钢-铝三明治夹层结构的低温高效率的可靠连接,会大大推动钢与铝异种金属结构的焊接进展,这项技术在船舶、现代车辆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有很好的前景。
准晶不同于传统晶态材料,也不同于非晶,它不具有平移对称性,却具有旋转对称性的新型结构材料,准晶属亚稳态,具有较低的密度和熔点、高比热容和低导热率等。准晶具有完全有序的结构,然而又不具有晶体所应有的平移对称性,不作周期性平移重复。目前,准晶主要用于表面改性材料和结构材料增强相,而将准晶箔片用于铝与钢的扩散连接,还未见先例。本项申请采用准晶中间合金,目的是降低铝-钢-铝扩散连接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铝与钢焊接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添加准晶中间合金的铝-钢-铝的低温扩散连接方法,实现铝与低碳钢的可靠连接,形成接头质量稳定的铝-钢-铝三明治夹层结构的扩散焊接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放案如下:
一种铝-钢-铝添加准晶中间层的低温扩散连接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
(1)焊前铝板与低碳钢板的预处理:
焊前清除铝板和低碳钢板表面的油污和氧化膜,使其表面尽可能光洁和无任何杂质,并且清洁干燥;
(2)在铝板与低碳钢板待焊接触界面之间放置准晶铝硅铜中间合金箔片,将添加准晶铝硅铜中间合金的工件置于扩散焊设备的真空室中;
(3)进行真空扩散连接,工艺参数为:
加热过程:升温速率为5℃~15℃/min,当温度升至280℃和360℃时各保温5min~8min。
连接温度控制在420℃~490℃,在连接温度下的保温时间15min~25min,压力0.3MPa~0.9MPa,真空度为1.33×10-3Pa~1.33×10-2Pa;
冷却过程:真空室以降温速率为10℃~20℃/min进行冷却;
扩散焊接完成后工件随炉冷却,冷却至80℃以下,取出铝与低碳钢的扩散连接工件。
上述步骤(1)中低碳钢板表面的清理方法是,用砂纸将钢板表面的锈蚀打磨干净,使其露出金属光泽;或是将待焊钢板表面置于酸洗液中浸泡15min~20min,然后以清水将待焊表面洗净。所述酸洗液是指常规稀硫酸或稀盐酸或其以1∶2比例相混合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0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