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杉木正冠组培苗继代芽培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39694.9 申请日: 2014-09-01
公开(公告)号: CN104145824A 公开(公告)日: 2014-11-19
发明(设计)人: 吴幼媚;蔡玲;戴春香;黄金使;韦颖文;王以红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代理人: 邹超贤
地址: 530002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杉木 正冠组培苗继代芽 培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快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杉木正冠组培苗继代芽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属杉科(Taxodiaceae),杉木属(Cunninghamia)。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脑”,能抗虫耐腐,加工容易。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器具、造船等各方面。

我国既是一个木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木材消费大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木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木材供需缺口逐年增加。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产建设用木材需求量约为4.8亿m3,缺口将达1.9亿m3。如果按照近10年我国木材消费平均年增长率3.71%计算,到2020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将达到6.78亿m3,供需矛盾有增无减。

无性系林业生产力高,在国内外许多研究和造林实践广泛证实。1990年开始,广西林科院和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分别在融安县西山林场等十多单位推广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以杉木良种(融水白云康杉)实生苗作对照。1997年测定分析,在初选参试的927个无性系中有230个无性系表现较为优良,其木材总平均比对照增益45.1%;最优的无性系89个,材积总平均比对照增益53.5%;较优的无性系141个,材积总平均比对照增益39.9%。而杉木优良无性系比杉木家系的增益还高12.5%~37.5%。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增产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阔。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广西林科院已成功地将杉木优良无性系以组培工厂化育苗方式扩繁,推进了杉木良种的应用进程,因此,杉木良种繁育,特别是组培快繁前景看好。

中国专利201110195928.6的一种杉木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所述培养方法采用开放式组织培养,采用的抑制剂菌杀果、代森锰锌和次氯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该方法,在不影响组培效果的同时,能够将污染率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在抑菌剂的作用下,使杉木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从根本上简化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

中国专利200810070456.X一种杉木组织培养生根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杉木组织培养生根方法,切去杉木增殖继代小苗,接种于杉木生根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生根,杉木生根培养基由改良MS培养基、ABT1#0.4~0.8mg/L、IBA0.1~0.5mg/L和根太阳稀释液2~6ml/L组成。采用上述杉木生根培养基后,杉木的生根时间缩短至16~22天,经22天培养后,杉木的生根率达到96%,苗木生长速度快,使得育苗成本降低,实现杉木产业化生产。

杉木具有一定的遗传保守性,主干上的不定芽有明显的形态极性(这就是顶端优势),长出的枝条能形成直立的主干。一旦断顶截干后,顶芽与侧芽之间失去了平衡,相应地受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抑制的侧芽就大量的萌发。自然状态下,断稍后萌芽位置效应效果见表1。

表1 杉木断稍后萌芽情况表

备注:摘自洪昌端,1994年“杉木带皮芽接是提高接穗利用率和接株正冠率的好方法”

表1显示,杉木位置效应显著,倾斜型萌芽条最低也占58.3%,高者占92.7%。但杉木的年龄和位置效应并不是一成不变,通过人为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纠正杉木偏冠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解决杉木组织苗偏冠的问题,开发杉木优良无性系高效正冠组培快繁技术的杉木正冠组培苗继代芽的培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杉木正冠组培苗继代芽培育方法,包括获取外植体、正冠组培苗继代芽培养、生根苗培养、生根苗移栽和出圃工序,通过获取消毒灭菌后的外植体,依次接种于初始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后获得正冠组培苗,对正冠组培苗进行不定根诱导生根后移栽,出圃,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获取外植体:选择优良的无性系嫁接杉木幼树当年生的嫩枝为外植体;将消毒灭菌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初始培养基内,获取繁殖芽;

(2)继代芽增殖培养:将长1.5~3cm的繁殖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内,诱导继代芽;待繁殖芽基部萌发出2~3个长0.3~0.5cm的继代芽时进行转接;每次转接,将繁殖芽逐渐剪短至0.3~0.5cm;取剪短后的繁殖芽基部萌发扦插生根用的继代芽,获得正冠组培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9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