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线塔塔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7163.6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2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施菁华;任胜军;齐立忠;李晋;陈大斌;马志坚;王玉雷;吴启维;郭峰;金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22 | 分类号: | E04H1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连接部 拉线塔 支撑板 弧面 第一连接部 塔脚 主柱 螺母 固定板连接 防松结构 弧面接触 基础施工 铰接结构 圆钢顶端 风荷载 交接点 圆钢 穿过 脱离 加工 | ||
本发明的一种拉线塔塔脚结构,包含拉线塔主柱和基础,主柱和基础分别与第一、第二连接部相连,该第一连接部为平板、第二连接部为弧面支撑板,或者第一连接部为弧面支撑板、第二连接部为平板,从而形成平面与弧面接触的点铰接结构,还可设固定板连接于弧面支撑板,设基础圆钢穿过第一、第二连接部用以约束,基础圆钢顶端可设螺母及防松结构,上述结构在使用中可有效避免瞬时风荷载导致的交接点处脱离的隐患,达到加工、安装和基础施工方便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线塔塔脚结构,特别是一种平面和弧面形成点铰接的塔脚结构,从而达到传力明确、简洁、便于加工、安装和基础施工的目的。
背景技术
目前的输电线路铁塔按结构体系通常分为自立塔和拉线塔,拉线塔由塔头、主柱和拉线组成,如图1所示的现有拉线塔的示意图所示,塔头和主柱一般由角钢组成的空间桁架构成,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压力。拉线一般用高强度钢铰线做成,能承受很大的拉力,因而使拉线塔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特性而减少材料耗用量。
拉线塔的主柱通过塔脚连接在底面的基础上,其塔脚一般采用铰接方式与基础连接。拉线塔由于其结构的设计,主柱主要承受主柱方向的轴向压力,不承受拉力和垂直于主柱轴力方向的力,或承受拉力和垂直于主柱轴力方向的力很小,如图2的受力图所示,主柱主要受力方向为-Z向力,不承受或承受Z向及X、Y向力较小。
为满足结构受力,实现塔脚与基础的铰接,目前拉线塔塔脚及主柱与基础连接的方式如图3所示:设置两个半球,其中一个半球11设置在主柱1的塔脚部位,其与拉线塔主柱1最下部焊接连接一个整体,另一半球21通过预先埋置基础钢筋与基础22连接为一个整体,该半球21半径与塔脚半球11的半径相等,且该半球内部需灌注混凝土以保证满足抗压承载力。在铁塔运行过程中,通过两半球的面接触实现铰接。受半球半径大小限制,运行时由于瞬时风荷载作用,发生过两半球脱开的事故情况。
由此,目前拉线塔塔脚的基础型式(半球铰接)的缺点是:第一,不便于加工,主柱与球体连接加工及焊接较为困难;第二,基础施工工序复杂,与普通基础相比,基础顶面需浇注半球形混凝土,上扣半球形钢构件,该半球与预先埋于基础中的钢筋焊接;第三,铁塔运行中,存在因瞬时风的上拔作用而使两个半圆球体脱开而造成倒塔的隐患。
而如何使现有的塔脚稳固保证安全、同时在加工时简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平面和弧面铰接的塔脚结构,从而达到传力明确、简洁、便于加工、安装和基础施工的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拉线塔塔脚结构,包含拉线塔主柱和主柱基础,主柱塔脚连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设第一穿孔,基础上连接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设第二穿孔,上述第一穿孔直径可略大于第二穿孔直径,还包含有基础圆钢,该基础圆钢下端安置于基础内部,上端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其直径小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平面与弧面相接触的方式形成铰接节点。
根据第一、第二连接部的不同可有如下方案。
方案一:第一连接部为平板,第二连接部具有弧面支撑板,弧面支撑板上表面为弧形。
方案二:第一连接部具有弧面支撑板,弧面支撑板下表面为弧形,第二连接部为平板。
方案三:在方案一的结构基础上,第二连接部的弧面支撑板下方一体成型有固定板,固定板可与基础固定连接。
方案四:在方案二的结构基础上,第一连接部的弧面支撑板上方一体成型有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7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灰树花多糖的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的调度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