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排气的口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5418.7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0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才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9/325 | 分类号: | C03B9/325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曹康华 |
地址: | 3132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瓶粗坯加工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可排气的口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玻璃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熔制好的玻璃料1通过初模2、口模3、口圈4、芯子(未图示)以及闷头(未图示)的配合使得玻璃瓶初步成型,其中,口模3用来形成玻璃瓶瓶口,主要形成瓶口的整体形状、尺寸大小、瓶口螺纹等,是制造玻璃瓶的重要模具之一。具体地说,如图2和图3所示,口模3是由公模33和母模34配合而成的,在公模33的和母模34的平面部分31上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型腔32,两个型腔32相互配合使得在整个口模3内部形成有一个瓶口腔35,同时公模33与母模34在相配合时所贴合的面称之为合缝面,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合缝面即为上述的平面部分31,合缝面之间贴合后在口模3内部形成了两条对称的合缝线,合缝线的部分又可称之为合缝线处。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初模和口模内部相对封闭,当玻璃料依次进入到初模和口模内时,玻璃料挤压初模和口模内的气体使得在初模和口模内部形成真空,初模内的封闭性造成了玻璃料下料不好,甚至造成玻璃料跳料或者偏料等现象,同时口模内的封闭性造成了玻璃瓶瓶口不圆、口部尺寸不对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着玻璃瓶的生产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由于初模和口模内部相对封闭而严重影响玻璃瓶质量的问题,目前设想在口模上设有排气槽,在口模内部实现排气的同时,口模与初模的配合面之间也能实现排气,这样就能同时解决瓶口不圆以及玻璃料跳料等问题,提高了玻璃瓶整体的质量,所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提高玻璃瓶生产质量的可排气的口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提高玻璃瓶生产质量的可排气的口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排气的口模,口模由相互配合在一起的公模和母模组成,在公模的和母模的平面部分上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型腔,两个型腔相互配合使得在整个口模内部形成有一个瓶口腔,所述公模与母模在配合时所贴合的面称之为合缝面,所述合缝面沿着型腔两侧的外部边缘设置且凸出于平面部分,在每个合缝面上均开有一条纵向设置的导气槽,在每条导气槽两侧的合缝面部分上又开有横向设置的排气槽A,所述导气槽通过排气槽A来连通瓶口腔内部和外界空气;在口模的上端面上设有多条排气槽B,每条排气槽B通过设置在初模上的排气孔而连通瓶口腔内部和外界空气,所述口模的上端面是口模配合在初模上的端面。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玻璃料下料时挤压初模和口模内的气体使得在初模和口模内部形成真空,导致了玻璃料下料不好以及瓶口不圆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玻璃瓶的生产质量,现在在口模的合缝面上设置有导气槽和排气槽A,在口模的上端面处又设置有多条排气槽B,具体地说,当玻璃料下料挤压初模和口模内的气体时,型腔内部被挤压的气体通过导气槽内侧的排气槽A而排向导气槽,导气槽内的气体再通过外侧的排气槽A而排向外界,避免了在瓶体腔内形成真空而导致瓶口不圆等现象,同时,当玻璃料下料挤压初模和口模内的气体时,气体还通过设置在口模上端面的排气槽B排向初模的排气孔再排出外界,避免了玻璃料跳料、偏料等现象,提高了玻璃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合缝面是沿着型腔两侧的外部边缘设置且凸出于平面部分的,该合缝面的设置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合缝面的配合面积,减小了公差,因为如果配合面积过大,合缝面一旦碰伤就会造成公模与母模配合不好的现象,影响到玻璃瓶的质量;将合缝面做高于平面部分,使得公模和母模上的平面部分不相接触,是为排气槽A将气体排出外界提供空隙。
作为优选,所述合缝面高于平面部分0.6~1.5mm。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端面在纵向截面上呈阶梯状,其中上端面的中间部分高于外圈部分,设置在上端面上的排气槽B在纵向截面上也对应地呈阶梯状;所述的排气槽B由型腔沿线向外延伸依次包括区间A、区间B以及区间C,其中区间A的延伸长度为3~5mm,且深度为0.1~0.15mm;区间B的延伸长度为5~8mm,且深度为0.2~1.2mm;区间C的延伸长度为8~26mm,且深度为2~10mm。A区间的长度短且深度浅,这是在保证了初模与口模内气体的排除之外,也是为了防止玻璃液向排气槽B流出的可能,而区间B到区间C,延伸长度越来越长且深度越来越深,这是为了使得经过区间A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区间B和区间C而快速地排到外界,防止区间A失去作用,即防止整个排气槽B失去排气的作用,可见这种阶梯状的设置在增大排气量同时,也保证了玻璃瓶的生产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才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清才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5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