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冷冰箱及风冷冰箱制冷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4865.0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5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凌云;曹洁;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1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冷 冰箱 制冷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第一间室及至少一个第二间室,所述第一间室的后方设置有蒸发器间室,所述蒸发器间室内设置有蒸发器和冷冻风机,所述第一间室为冷冻室,所述风冷冰箱具有用于向所述第二间室送风的主送风风道,所述主送风风道与所述第二间室的送风口通过支送风风道连接,所述支送风风道上设置有第二间室电动风门,所述主送风风道上设置有主动风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风冷冰箱制冷控制方法。由此可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动,从而节省了电能及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冰箱及风冷冰箱制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蒸发器(位于冷冻室)风冷冰箱的整个风道系统往往只有一个冷冻风机。当冷藏、变温、冷冻间室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其温度达到设定启动温度后,整机控制系统会通过启动冷冻风机及对应的间室电动风门来强制将冷冻间室内温度较低的冷冻气流通过导风管送至对应的间室,直至该间室温度达到间室风门关闭温度,然后停止冷冻风机的运作。然而,上述制冷过程往往会导致冷冻间室温度上升而达到压缩机的启动温度,从而导致压缩机启动运行。在冷藏、变温等间室的频繁开关门操作下,导致了压缩机频繁启动,从而有可能出现压缩机持续运行的现象,这种结构形式的风冷冰箱及制冷控制方式使得整机耗电偏高,严重影响了整个冰箱的能效。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冷冰箱压缩机频繁开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冰箱,包括第一间室及至少一个第二间室,所述第一间室的后方设置有蒸发器间室,所述蒸发器间室内设置有蒸发器和冷冻风机,所述第一间室为冷冻室,所述风冷冰箱具有用于向所述第二间室送风的主送风风道,所述主送风风道与所述第二间室的送风口通过支送风风道连接,所述支送风风道上设置有第二间室电动风门,所述主送风风道上设置有主动风机;当所述第二间室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判定压缩机是否处于停机状态;当所述风冷冰箱的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且所述第一间室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则启动主动风机,并开启第二间室电动风门,以使气流在第二间室和蒸发器之间循环流动,直至第二间室的温度降至设定温度;若在主动送风制冷过程中导致第一间室的温度高于设定的启动温度,则关闭主动风机,启动压缩机和冷冻风机,以对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进行制冷。
优选地,所述第二间室为冷藏室和/或变温室。
优选地,所述主动风机为盒式风机。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冷冰箱制冷控制方法,所述风冷冰箱为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冷冰箱,所述风冷冰箱制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二间室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判定压缩机是否处于停机状态;当所述风冷冰箱的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且所述第一间室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所述主动风机和所述第二间室电动风门,所述主动风机使气流在所述第二间室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循环流动,直至第二间室的温度降至设定温度;若在主动送风制冷过程中导致第一间室的温度高于设定的启动温度,则关闭主动风机,启动压缩机和冷冻风机,以对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进行制冷。
优选地,所述风冷冰箱制冷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主动风机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一间室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关闭所述主动风机并启动所述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间室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室开机温度时,所述压缩机启动,当所述第一间室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室关机温度时,所述第一间室退出制冷,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第一间室开机温度和第一间室关机温度之和的二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未经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4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