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蝎仿生态养殖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20576.3 申请日: 2014-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5360072A 公开(公告)日: 2016-03-02
发明(设计)人: 李海军;李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 李海军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
代理公司: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代理人: 张春;乔玉萍
地址: 456581 河南省***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全蝎 生态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动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态全蝎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全蝎,又名钳蝎、全虫、蝎子,茯背虫。在中国产地达十几个省份,有15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全蝎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分布较多。钳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等病;全蝎还是一种高档美味佳肴,营养丰富,食之有防病治病、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能,其食用、药用历史由来已久。

全蝎属节肢动物门类,原为野生,一年生一胎,后经人工养殖,通过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促使全蝎正常生长发育,现一年可生二胎。喜栖于石底及石缝的潮湿阴暗处,昼伏夜出,怕冰冻,冬季伏于土中,长期不食,直至惊蛰后才出来活动。为肉食性动物,喜食小昆虫、蚂蚁、蚯蚓、土鳖虫、潮虫以及其他多汁软体动物。多年生,繁殖力强。繁殖时间一般在7月左右。

根据全蝎对光线的负趋性,将全蝎长时间培育在阴暗的环境中,其活动觅食、交配、繁殖也就逐渐消除了昼夜节律的影响,给予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根据全蝎对温度的正趋性,长期使全蝎生长在温度相对恒定的环境中。经过几个世代的适应,全蝎的生长期由原来的三年进化为8-10个月。

全蝎是变温动物,自然条件下外界温度在40℃至零下5℃,全蝎均能够生存。但气温下降至10℃以下,全蝎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全蝎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全蝎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全蝎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全蝎很快死亡。全蝎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

全蝎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全蝎,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全蝎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全蝎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全蝎的生长发育。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全蝎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全蝎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特别是母蝎刚刚产仔后,会影响到全蝎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现象。

如何控制适合蝎子生长的温度、湿度环境,是人工养蝎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生态的全蝎养殖方法,使人工养殖的全蝎尽可能的模仿野生状态的生存环境,解决人工养殖全蝎过程中难以控制温度、湿度的问题,提高全蝎成活率,缩短冬眠期,减少母仔蝎自残现象,降低人工操作量,发展规模化全蝎养殖模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全蝎仿生态养殖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建造养殖大棚,养殖大棚的山墙上具有出口,养殖大棚内部安放仿生态全蝎养殖繁育池,仿生态全蝎养殖繁育池的上方安装加水器;所述仿生态全蝎养殖繁育池,为分层结构,每一层由繁育板围成矩形框,矩形框内填充有粘土,位于矩形框四角处的繁育板为水平叠放,其余的繁育板都为竖直放置;所述繁育板呈矩形,其底面平整,其顶面上有互相交叉的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并且纵向凹槽贯穿繁育板两端;上层矩形框的面积小于下层矩形框的面积,但不小于下层矩形框内填充的粘土的面积;在最下层矩形框的外侧设有表面光滑的防逃板;(2)每年六月将母蝎放入仿生态全蝎养殖繁育池,母蝎产仔,仔蝎进入2龄后,夜晚将母蝎取出;在母蝎产仔期间,以大棚顶部以下45~55cm处为温度测量点,保持温度在30~40℃;仿生态全蝎养殖繁育池需通过加水器保持土壤湿度为18~22%;

(3)每隔2~3天,投食1次。

所述养殖大棚为长30米宽4米高3米坐北朝南的塑料养殖大棚;所述出口安装高2米宽0.9米的塑钢门;所述仿生态全蝎养殖繁育池占地为2米×1.5米,共计30个,分两排分布在所述养殖大棚内,中间为过道;所述加水器为管道式加水器。

所述温度测量点在大棚顶部以下50cm处。

投食时间为下午,所用饲料为以黄粉虫或土元为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军,未经李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0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