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腊梅绿枝扦插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12148.6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5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5192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腊梅 扦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腊梅栽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腊梅绿枝扦插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腊梅繁殖方法有三种:播种法、分蔸法和组织培育法。对于播种法,由于优良品种的腊梅一般都不结籽,所以它只适合于劣种腊梅,若要换成良种,还需通过嫁接操作;对于分蔸法,由于腊梅的根茎的分蘖枝数量十分有限,而且越是优良的品种,这种分蘖枝越少,所以繁殖速度很慢;第三种方法的缺点是对仪器设备及技术的要求高,繁殖的幼苗到达开花需要4~5年的时间。所以若能通过扦插繁殖,将大幅度提高良种腊梅的繁殖速度。然而由于腊梅扦插很难生根,所以常规的扦插技术并不适用于腊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腊梅绿枝扦插法,以大幅度提高腊梅的繁殖速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于每年的6~8月,将花店插花专用花泥切成2.5cm×2.5cm×6cm的方块或直径2.5cm、长度6cm的圆柱,再将当年生直径0.8cm~1.2cm的腊梅枝条截成长度为20cm~25cm的段,保留每段靠近上端的3片叶,去掉其余叶片,将枝段的下端自长方体花泥的正方形面中心处沿中心线插入,或自圆柱花泥的圆面的中心处沿中心线插入,插入深度为5cm~5.5cm,然后将腊梅扦插枝的下段置于水深2cm~3cm的水槽中,待花泥浸饱水之后,将扦插枝上带花泥的部分以竖直方向埋入湿润的、粒度小于2mm的河沙中,埋置深度为8cm~10cm,保持河沙的湿润,经50~60天后即刨开河沙,取出扦插枝,连同扦插枝下段的花泥进行移栽。
采用上述方案可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由于腊梅扦插枝在扦插基质中即使对其保证了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无腐生菌环境,也需30天以上才会生根,而常规的扦插法却无法做到在这样长的时间内对扦插枝下端伤口既能有效屏蔽(防止腐生细菌的腐蚀),又能确保其透水、透气性。即使对扦插枝下端伤口在扦插前作消毒处理,也难以将消毒效果维持这样长的时间。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们在屡次扦插失败后,总结出腊梅不宜通过扦插繁殖的错误结论。然而采用本方案后,由于花泥是一种高分子开孔型泡沫体,它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不但自身不腐烂,而且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透水、透气和细微过滤效果,而且这种效果经久不衰,这正好为生根极为缓慢的腊梅扦插枝的伤口愈合和生根创造了一个稳定的良好外部环境。所以采用本方案,不仅无须对扦插枝作预消毒处理,也无须生根剂浸泡,甚至无须遮阳、喷雾,从而大大减少管理工作量。
2.本方案的花泥相关形状、尺寸,既兼顾了花泥的透气,透水和微细过滤效果,又能确保扦插枝的新根能顺利穿出花泥。
3.扦插枝的新根与扦插枝之间的结合部位被称作根颈,是其根系最薄弱的部位,所以在扦插苗的起苗、运输和移栽过程中,这处最容易断裂,而本方案正好对这个薄弱环节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于每年的6~8月,将花店插花专用花泥切成2.5cm×2.5cm×6cm的方块或直径2.5cm、长度6cm的圆柱,再将当年生直径0.8cm~1.2cm的腊梅枝条截成长度为25cm的段,保留每段靠近上端的3片叶,去掉其余叶片,将枝段的下端自长方体花泥的正方形面中心处沿中心线插入,或自圆柱花泥的圆面的中心处沿中心线插入,插入深度为5.5cm,然后将腊梅扦插枝的下段置于水深3cm的水槽中,待花泥浸饱水之后,将扦插枝上带花泥的部分以竖直方向埋入湿润的、粒度小于2mm的河沙中,埋置深度为10cm,保持河沙的湿润,经60天后即刨开河沙,取出扦插枝,连同扦插枝下段的花泥进行移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21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