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梁穿线孔补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1938.2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9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学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08 | 分类号: | E04C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刘哲源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梁 穿线 孔补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梁穿线孔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领域中,尤其是大跨度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选用钢梁承担主要载荷。
建筑物内部埋设的线缆通常需要绕开钢梁,而在无法绕开钢梁时,需要在钢梁上开设穿线孔。在钢梁上开设穿线孔,会对钢梁的整体受力状况造成影响。开设的穿线孔直径越大,对钢梁的整体受力状况的影响也越大,穿线孔处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对穿线孔内的线缆造成挤压。因此,需要考虑穿线孔处的补强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多孔钢梁强度的钢梁穿线孔补强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钢梁穿线孔补强结构,包括钢梁,钢梁上开设有多个穿线孔,穿线孔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还包括补强环,补强环包括外环、内环和连接柱,内环位于外环范围内且两者同心,连接柱的一端与外环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与内环的外表面连接,外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外环与穿线孔螺纹配合。
开设有穿线孔的钢梁在投入使用后,由于载荷的作用,穿线孔处会发生变形,穿线孔的孔壁向内挤压变形,对穿线孔内的线缆造成挤压。因此,设置补强环。补强环包括由外环和内环组成的两层结构。外环用于与穿线孔螺纹连接,组装方便。内环用于维持穿线孔内的圆形结构,防止由于穿线孔变形对穿线孔内的线缆造成挤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交叉设置。
连接柱交叉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补强环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包括向内开槽的环形槽钢A和向外开槽的环形槽钢B,环形槽钢A和环形槽钢B的槽相对设置,环形槽钢A和环形槽钢B焊接连接;环形槽钢A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环形槽钢A与所述穿线孔螺纹连接,环形槽钢B的内表面与所述连接柱连接。
在穿线孔有变形时,穿线孔内壁会对外环进行挤压,造成应力集中,如果挤压力过大将导致外环损坏,外环承受的载荷通过连接柱传递至内环,也可能会导致内环损坏。为此,将外环设置成由环形槽钢A和环形槽钢B组合而成的空心结构,使外环在承受载荷时易于变形,从而避免将载荷传递至内环,以维持穿线孔内的圆形结构,进一步防止由于穿线孔变形对穿线孔内的线缆造成挤压。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钢A和环形槽钢B的两侧向外扩张。
环形槽钢A和环形槽钢B的两侧向外扩张,使得外环受在受穿线孔内壁挤压时,能够更加容易的产生径向变形,从而进一步降低内环所受载荷。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设置补强环,补强环包括由外环和内环组成的两层结构,外环用于与穿线孔螺纹连接,组装方便,内环用于维持穿线孔内的圆形结构,防止由于穿线孔变形对穿线孔内的线缆造成挤压;
2.连接柱交叉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补强环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3.将外环设置成由环形槽钢A和环形槽钢B组合而成的空心结构,使外环在承受载荷时易于变形,从而避免将载荷传递至内环,以维持穿线孔内的圆形结构,进一步防止由于穿线孔变形对穿线孔内的线缆造成挤压;
4.环形槽钢A和环形槽钢B的两侧向外扩张,使得外环受在受穿线孔内壁挤压时,能够更加容易的产生径向变形,从而进一步降低内环所受载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钢梁,2-穿线孔,3-补强环,31-外环,32-内环,33-连接柱,34-环形槽钢A,35-环形槽钢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发明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金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1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电短信远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条带式凉鞋内底的垂直刻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