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界面渲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6745.8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4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康彬;洪小龙;高嘉峻;黄金涌;张津;倪顺坚;徐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G06F8/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界面 渲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应用界面渲染方法及装置,应用的客户端中设有SDK包,所述SDK包中包括一渲染引擎,所述渲染装置中保存有界面数据中定义的组件信息与当前终端设备中的原生组件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渲染引擎完成以下操作:在接收到展示所述应用的指定界面的请求时,向服务器请求该应用的所述指定界面的界面数据;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界面数据后,对所述界面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界面数据中定义的组件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界面数据中定义的组件信息映射为当前终端设备中的原生组件;对所述原生组件进行渲染。通过本申请,可以让用户更为及时地使用到App的最新功能,同时又避免hybird方案的各种缺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应用界面渲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应用界面渲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应用(App)的本质就是无数个界面的集合,因此,在传统的移动终端App开发技术中,对于一个移动终端App产品,从开发到最终用户使用一般需要经过如下过程:
第一步:将App中所有界面模块开发测试完,并将界面代码打包成一个完整的满足发布要求的App安装包;
第二步:将App安装包发布到各种渠道,例如,应用商品店(Appstore)等),供用户下载安装App;
第三步:用户到某一渠道下载应用安装包,将App安装到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开始使用App。
这样的开发步骤决定了现有的App开发至少会遇到以下问题:无论是新功能开发,还是bug修复,或是实现方案调整优化,都需要经过从App发布新版本到用户终端设备升级到新版这个过程,才能最终让用户使用到。例如,对于终端设备中已经安装的App,在有新版本发布时,服务器一般会将新版本的更新信息推送到Appstore等渠道,用户需要手动进入Appstore具体的更新界面,触发应用的更新,相应的,服务器可以把更新后的代码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完成App的升级等过程。在用户手动执行更新之前,虽然用户可以继续使用该App,但是无法使用到App的最新功能。
另一方面,存在一种Hybird开发模式,这种方式的原理是,将应用的界面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将移动的API通过系统中的webview映射成JavaScript接供HTML5使用。这种方式下,如果开发者需要更新应用的界面数据,则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更新即可,不需要修改客户端的代码,因此,不再存在向客户端发布新版本等过程,用户可以及时使用到更新后的功能。
如果能够将Hybird技术应用到移动终端的App开发过程中,则可以解决前述问题,但是,使用Hybird技术开发的App一般是用HTML5以及JavaScript编写的,这种语言无法直接被移动终端中的原生代码调用,因此,必须借助于浏览器内核(例如webkit),并通过webview进行转换,才能在移动终端中运行。也就是说,如果在移动终端中使用Hybird开发模式,则需要借助于移动终端中安装的浏览器进行界面的展现,这会严重依赖手机操作系统中的浏览器内核webkit,而webkit是一个通用浏览器内核,发源于传统PC浏览器技术,承载了太多传统PC上的web技术,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适用于移动终端,使得整个技术方案的核心显得极其笨重,也因此暴漏出一些问题。例如:
首先,所有的JavaScript都需要通过webview的中转才能映射到移动的native层中,因此,开发者对于JavaScript与webview之间以及webview与native之间的转换关系都需要进行定义,开发成本比较高;
其次,受到PC浏览器技术固有的一些安全规则限制,对本地的各种服务和资源访问受限,包括本地文件系统或网络跨域等,例如,如果某应用需要调用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相机功能,则可能会出现无法调用等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6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柜及其温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电动抗剪切流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