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固定装置与其拔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6040.6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5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蔡佩宜;黄志杰;温奕泓;沈欣欣;林溢泓;林得耀;孙瑞升;庄传胜;陈安利;林敬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A61B17/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固定 装置 与其 拔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固定装置与其拔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挠性底部的仿生固定装置与其拔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与医学的进步,采用例如是骨钉等植入物对生物体内的组织进行固定,以作为意外伤害或自然老化的修复等医疗用途。然而,现有的植入物在植入生物体后,当固定处受力时,容易发生植入物沿着原植入路径脱出的问题。此外,当固定处包含软组织时,现有技术需采用可降解材料进行固定,医学界对于可降解材料对生物体的影响仍有所疑虑,例如会残留于生物体中无法顺利排出,或引起生物细胞病变的可能性。
再者,植入物植入生物体后,若是产生不良反应需要取出,也没有合适的装置可以轻易地将植入物取出,常常会因此造成生物组织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具有可挠性底部的仿生固定装置,利用积层制造制作工艺技术在植入物的表面或内部形成特定结构,能有效降低植入物的弹性模数,同时避免植入物沿着原植入路径脱出。此外,本发明也提出一种拔出仿生固定装置的装置,可轻易地将植入物自生物体内取出。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仿生固定装置,包括一本体,本体具有一贯穿孔及至少一狭缝。贯穿孔贯穿本体的顶面至底面以形成一顶面开口及一底面开口,顶面开口的内径大于底面开口的内径。狭缝与底面开口连通,且狭缝从本体的底面向上延伸,以使本体具有一可挠性底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拔出装置,用以将一仿生固定装置自一生物体中拔出。仿生固定装置包括一本体,本体具有一贯穿孔以及一外螺牙与一内螺牙。内螺牙与外螺牙分别设置于该本体的内、外表面。拔出装置包括一控制部以及一旋入部。旋入部连接控制部。旋入部通过内螺牙旋入贯穿孔中,使仿生固定装置自生物体中拔出。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生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仿生固定装置沿着A-A’连线,自仿生固定装置的底部往顶部观看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2A为图1A的仿生固定装置沿着B-B’连线所绘示在X-Z平面的简化剖面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固定结构固定于贯穿孔的简化示意图;
图3A为图2B的C区域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螺牙在一横向剖面(X-Y平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4A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仿生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仿生固定装置沿着D-D’线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5A、图5B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生固定装置固定软组织的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生固定装置在横向剖面(X-Y平面)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6A、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拔出装置拔出一仿生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拔出装置拔出一仿生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3:仿生固定装置
11:底面开口
12:顶面开口
10:贯穿孔
101:底部
20:本体
201:狭缝
202:外螺牙
2021:第一斜边
2022:第二斜边
2023:第三斜边
2024:第四斜边
203:内螺牙
204:间隔区
205:孔洞
2051:第一开口
2052:第二开口
2052-1:第一端
2052-2:第二端
2053:第一侧壁
2054:第二侧壁
206:可挠性底部
208:内表面
209:外表面
30:内固定结构
301:螺牙
5、6:拔出装置
51、61:控制部
52、62:旋入部
53:固定部
80:容置空间
90:软组织
A-A’、B-B’、D-D’:剖面线
C:部分区域
D1:第一方向
D2、D3、D4、D5、D6:方向
P1、P2、P3、P4:路径
R1:第一参考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6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