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银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05908.0 申请日: 2014-08-18
公开(公告)号: CN104165915A 公开(公告)日: 2014-11-26
发明(设计)人: 汤琳;谢霞;周耀渝;曾光明;董浩然;章毅;陈俊;王敬敬;汤晶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327 分类号: G01N27/327;G01N27/26
代理公司: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代理人: 赵洪
地址: 410082 湖南省长沙***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检测 生物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银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和土地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的根本。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环境污染物排入环境中,造成了水土环境质量的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在排入环境系统中的大量污染物中,重金属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陆续发生了30多起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2011年,国务院通过了《重金属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五年规划,这表明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安全问题。重金属是指比重(即相对密度)超过5g/cm2的金属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指汞、镉、铅、铬、锌、镍、铜及类金属砷等。尽管有些重金属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中毒。重金属与其他污染物相比,它们无法被微生物降解成无害物质,且一旦进入水体或土壤,可以通过生物富集,累积在生物体内,一方面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正常发展,例如水体中的Zn、Mn、Cu能抑制月形藻的生长,当它们在鱼体内积累时会影响鱼的性别和生长。另一方面,重金属也可以通过食物链和生物累积放大,进入人体内,引起各种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例如水中过量的Pb能够抑制人体胚胎神经的正常发育,导致骨萎缩和痴呆。

Ag作为一种生产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金属,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摄影、电池以及半导体行业,此外,微量的Ag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常被用来杀菌消毒,但是如果大量摄入Ag,会导致人体皮肤颜色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严重的时候,还会引发血小板减少,支气管疾病,影响人体的协调性和视力等。目前,已有文献指出银离子(Ag+)能够使含巯基的酶失活,并结合多种代谢产物上的氨基、咪唑基和羧基,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指出Ag+有着潜在的毒性,它能够和很多潜在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硒(Se)、铜(Cu)、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近些年来,关于Ag+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如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T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伏安法、电位测定法和荧光法等等,尽管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性和选择性,但是这些方法样品处理复杂,仪器昂贵或者耗时长,需要专门的操作技术人员,检测成本高,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现今,电化学及生物学检测技术日益发展成熟,这为环境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各种可行的技术手段,如电化学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和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即检测各种重金属离子的生物传感器)等,其中重金属离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检测技术和DNA检测技术。运用生物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的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毒有机物时,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成本低廉的特点,因此成为了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精度和效率高的用于检测银的生物传感器,此外相应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制作快速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还提供一种前述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该应用能够以低成本、简化操作、快速响应、高检测精度及较强抗干扰性等特点实现对银离子的高效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银的生物传感器,包括一在三电极系统中用作工作电极的玻碳电极,前述玻碳电极的反应端表面修饰有金纳米团簇,前述金纳米团簇表面修饰有有序介孔碳,前述有序介孔碳表面修饰有纳米金层,前述纳米金层表面自组装有6-巯基乙醇修饰的可通过C-Ag-C错配形成双链的C1探针。

进一步的,前述C1探针为具有SEQ ID NO.1前述的核苷酸序列。

前述的生物传感器中,C1探针可以与任一与之通过C-Ag-C错配形成双链的探针连接,从而达到检测环境中银离子的目的,本申请中优选的探针为C2探针,C2探针可以与C1探针通过C-Ag-C错配形成双链。进一步的,C2探针为具有SEQ ID NO.2前述的核苷酸序列。

进一步的,生物传感器还包括连接前述C1探针3’端和C2探针5’端的C3探针。进一步的,C3探针为具有SEQ ID NO.3前述的核苷酸序列。

作为本发明的同一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5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