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1567.X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4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史鸿娇;王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通讯运营商广泛采用的节能技术,一般新风系统都包括主设备和控制器两个主要部分,其中主设备是新风系统进风和过滤的主要设备,其关键部件除了风机以外就是过滤器。传统的新风系统过滤器一般采用类似于汽车空气滤清器那样的平面结构过滤器,大量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种过滤器存在严重的灰尘堵塞问题,即便用较短时间后,灰尘也会将过滤器毛孔堵住,导致进风量显著减少。由于这个弊端存在,使得这种平面结构过滤器需要经常维护,包括清扫或更换,从而影响了新风系统的使用效果。
近几年,由英国企业申报专利的硬毛结构过滤器,基本解决了灰尘堵塞问题,但也存在结构单一、过滤效果有限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其吸尘效果好,克服了平面过滤器容易堵塞的问题,大大延长了过滤器的维护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其中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腔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有多对基板,每对基板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间隔区域与进风口、出风口相通,各对基板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吸尘片,各吸尘片的一端固定于基板上,另一端朝进风口方向倾斜悬置。
各对基板的相对面上的吸尘片悬置端之间呈上下错开设置。
多个所述吸尘片由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基板上,各吸尘片的一端固定于基板的同一水平面上。
各基板上的吸尘片之间相互平行。
各吸尘片的悬置端分别呈波纹状。
各吸尘片由多个相互不连接的小吸尘片沿基板内侧面排列组成,各小吸尘片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基板上的同一水平面上,各小吸尘片的悬置端分别朝进风口方向倾斜。
各吸尘片的悬置端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口,各开口分别延伸至靠近吸尘片的连接端。
相邻各对基板之间呈背靠背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箱体的四周由多个密封板封闭而成。
所述进风口设置有底部栅格。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箱体内腔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置多对基板,在各对基板的两个相对面上设置多个吸尘片,吸尘片的设置可以提高与空气接触面积,提高吸尘效果,而空气中的灰尘由于吸尘片的阻挡,且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向箱体下方排出,使该空气过滤器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清理维护,不用经常对该空气过滤器进行单独清理,大大延长了该空气过滤器的维护周期;
2、通过将各对基板的两相对面上的吸尘片悬置端之间设置呈上下错开,在没有通风状态下,吸尘片相互保持错开状态,在进风过滤状态下,吸尘片将会因风力作用向出风口方向抬起,两个基板相对面上的吸尘片形成交错状态,这样设计可以避免每对的两个基板上的吸尘片受风力的影响抬起来后形成一个密闭的阻挡层,导致风阻极大提高,影响通风量;
3、通过将各吸尘片的悬置端设置呈波纹状,其可以在提高吸尘片与空气接触面的同时,避免吸尘片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从而有效降低风阻,提高通风量;
4、通过将吸尘片设置为多个相互不连接的小吸尘片排列组成,这样设计可以减小风阻,在空气进入进风口后,风将各小吸尘片吹起,使空气从各相邻的小吸尘片侧面之间吹过,而不被阻挡,通风量得到大大提高;
5、通过在进风口上设置底部栅格,可以隔离杨絮、柳絮、杂草等物品,以免这些物品堵塞该空气过滤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过滤器的实施例一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各基板上的吸尘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空气过滤器包括箱体1,箱体1是空气过滤器的主要支撑和固定部件,该箱体1是由四块密封板封闭连接而成,其上、下端分别呈开放状,其下端为进风口2,上端为出风口3,带灰尘的空气从进风口2进入,过滤后的空气从出风口3吹出。进风口2上设置有底部格栅4,该底部栅格4是由铁丝网、塑料网或金属板冲压而成的栅格板构成,主要用于隔离杨絮、柳絮、杂草等物品,以免这些物品堵塞过滤器。出风口3处可以呈开放状,也可以安装风机或其它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1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