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醚的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9809.6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1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臣;张江峰;侯海育;徐兴建;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30 | 分类号: | C08G65/30;C07C41/36;C07C43/1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005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醚的精制方法,尤其涉及聚醚中碱金属离子的脱除方法。
背景技术
以含醇羟基的化合物为起始剂,以碱金属氢氧化物(常用的是氢氧化钾和/或氢氧化钠)、碱金属醇盐(例如甲醇或乙醇的钾或钠盐)为催化剂引发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等环氧烷烃均聚或共聚时,反应过程的活性种是醇氧负离子,以碱金属离子为所述活性种的配对阳离子。为了使产物储存稳定或者下游的应用需要,通常要求除去催化剂引入的碱金属离子。
李俊贤等公开了采用酸中和,然后采用酸性白土或离子交换树脂等作为吸附剂脱除碱金属离子的方法(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精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4,2(6):32~33。
CN1229806A公开了聚醚的一种精制方法,其采用无机盐水合物做晶种,苯酚衍生物做沉淀剂,再加入合成硅酸镁、合成硅酸铝等吸附剂吸附,然后脱水等处理得到精制聚醚。其中作为沉淀剂的苯酚衍生物例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残留在精制聚醚中的话,还应该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新的聚醚精制方法,该方法具有精制聚醚产品中碱金属离子含量低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聚醚的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pH调节剂、含碱金属的聚醚和固体吸附剂混合,获得pH5~8的混合物;更优选pH小于7;
(2)保温吸附;
(3)真空脱水;
(4)过滤得到精制聚醚;
所述固体吸附剂由改性盐和吸附剂母体组成,所述改性盐选自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铝钾、硫酸铝钠、碱金属的硫酸盐、碱金属的磷酸盐或碱金属的氢卤酸的盐;所述吸附剂母体选自氧化铝、无定型二氧化硅、硅酸铝或硅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醚以含羟基化合物为起始剂,以醇氧负离子为活性种,以碱金属离子为醇氧负离子为活性种的配对阳离子,通过环氧烷烃开环聚合得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改性盐含结晶水和/或不含结晶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磷酸盐可以为磷酸的正盐、磷酸氢二盐或磷酸二氢盐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碱金属的氢卤酸的盐选自由NaCl、KCl、NaBr、KBr、NaF、KF、NaHF2或KHF2构成的物质组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体吸附剂的可采取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吸附剂母体与所述改性盐的水溶液混合;
(II)干燥。在步骤(I)和步骤(II)之间,优选包括陈化步骤,陈化温度优选30~50℃,陈化时间优选4~8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50~9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体吸附剂中改性盐与吸附剂母体的摩尔比优选为>0且≤0.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pH调节剂可以为无机酸或有机酸。所述的无机酸可选硫酸、盐酸、磷酸,由于磷酸不具有氧化性和无挥发性,从现场操作卫生安全计,优选磷酸。所述的有机酸例如但不限于醋酸、草酸、己二酸、酒石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1,2-环氧丁烷中的至少一种。但最常见的是所述的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乙烷和/或者环氧丙烷,当所述的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时,所述的聚醚可以是无规聚醚或各种序列的嵌段聚醚。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所述固体吸附剂的颗粒大小没有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从吸附速度出发,所述固体吸附剂的目数应为100目以上,而且颗粒的目数越大越好。但是颗粒目数太大的话给后续的过滤造成困难,以致必须辅以助滤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最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附剂母体为无定型二氧化硅,所述改性盐包括选自由NaF、KF、NaHF2或KHF2构成的物质组中的至少一种;而最最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改性盐进一步包括所述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9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