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2580.3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0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1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装置是汽车中的主要机件,其功用是散发热量,包括,水箱和中冷器等零部件,所述水箱用于对流经其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发动机散热调温的效果;所述中冷器用于对流经其的压缩空气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
针对汽车的发动机散热,通常是汽车的发动机和冷却装置上的风扇通过皮带连接,汽车运行过程时,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带动皮带,进而带动风扇转动,实现对冷却液进行散热调温;此种结构的冷却装置,由于风扇的转速由汽车的发动机转速决定,故,风扇的转速不能得到精确的控制。相应的,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电子风扇的技术成为新兴的技术,电子风扇的使用可以精确控制风扇的启动时间,进而对汽车发动机的温度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中的水箱,中冷器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或其中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此种排布方式,一方面需要设置大功率的风扇,才能使冷却装置达到对发动机散热调温的目的,增加了制造及使用成本,另一方面,电子风扇的功率往往很小,很难应用在此种方式排布的冷却装置中。同时,上述冷却装置需要在汽车中占有固定的立方空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汽车的整体结构越来越小型化,给汽车的冷却装置的安装空间也越来越小;由于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的排布结构,导致其横向或纵向体积过大,不能满足汽车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排布更加合理的冷却装置,可以根据汽车的闲置空间合理排布冷却装置,同时,由于在所述冷却装置中设置导板,可以采用小功率的电子风扇,即能够达到对发动机制冷的要求,节约制造及使用成本,进一步的,电子风扇能够对其自身的运行速度精确控制,进而可以精确控制发动机的温度。
相应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包括:
前后排布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以及与第一冷却部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第三冷却部;
所述第一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另一;所述第三冷却部为水箱;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冷却部、第三冷却部的前侧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后侧流出,以对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第三冷却部进行散热;
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所述第三冷却部均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间隔设置;
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三冷却部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冷却部、所述第三冷却部均和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
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二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五端,以及与所述第五端相对设置的第六端;
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处于与所述第一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相对设置的,且处于与所述第三冷却部部分相交区域的第四端;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三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设置有第四导板,所述第二导板用于防止通过所述第一冷却部后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冷却部;所述第四导板用于防止通过第三冷却部后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冷却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导板和第三导板,所述第一导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远离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侧上,所述第三导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冷却部远离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三导板相互配合,用于控制所述气流流向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以及第三冷却装置的分配比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
所述第二导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端上;
所述第三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五端上;
所述第四导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五端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四端上。
相应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包括:前后排布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以及与第二冷却部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第三冷却部;
所述第一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冷却部为水箱、中冷器其中另一;所述第三冷却部为水箱;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冷却部前侧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却部、第三冷却部的后侧流出,以对所述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第三冷却部进行散热;
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三冷却部均和所述第一冷却部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2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齿轮箱减振器及其减振保护方法
- 下一篇:散热器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