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缝洞型油藏注示踪剂注采模型的制备及应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84348.5 | 申请日: | 2014-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3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科星;金发扬;蒲万芬;姜峰;杨再广;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47/11 | 分类号: | E21B47/11;E21B49/08 |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 地址: | 6105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缝洞型 油藏 示踪剂 模型 制备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缝洞油藏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缝洞型油藏注示踪剂注采模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地下的缝洞连通类型、油水关系能否清楚认识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能否实现高效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洞穴、裂缝发育,连通性情况复杂。由于油藏多处于地下几百至数千米深度,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缝洞油藏井间的地下连通情况。目前研究缝洞油藏连通性质的方法主要有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法、油藏压力系统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法。此外,井间示踪测试也开始应用于缝洞油藏连通性质的研究。通过示踪剂注入后在油藏不同方向产出的情况监测,可以较直观地分析缝洞油藏井间连通性质,该技术是目前研究缝洞油藏连通性质具有较高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由于地下油藏的复杂性,油田现场注示踪剂监测到的井间示踪曲线形态各异,主要依靠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经验判断不同形态的井间示踪曲线和对应的井间缝洞连通方式,目前无有效方法对现场判断结果进行验证。此外,油田现场注示踪剂测试,投资大、工期长、干扰因素多,无法满足对碳酸盐岩缝洞油藏井间注示踪剂的理论研究需要,因此有必要通过室内制作碳酸盐岩缝洞模型来模拟现场注示踪剂测试过程。
碳酸盐岩缝洞模型的制作在业界一直是个技术难题。综合现有技术来看,目前缝洞模型制作方法主要有:①有机玻璃板刻蚀缝洞;②真实岩心刻蚀;③大理石板刻蚀缝洞;④伍德合金、石蜡或冰块铸模胶结后熔化方法。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包括:采用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模型材料,跟缝洞油藏以岩石矿物组分CaCO3为主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同时可视化模型不耐压;也有采用现场取心所得石灰石进行模型制作的,但存在成本高昂,石灰石加工成型困难,不便于实验观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缝洞型油藏注示踪剂注采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碳酸盐岩缝洞模型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成本高昂、加工成型困难以及不便于实验观察等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岩缝洞型油藏注示踪剂注采模型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示踪剂实验评价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岩缝洞型油藏注示踪剂注采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碳酸盐岩石材切割成方形板材;
(2)在碳酸盐岩板材表面以实际油藏地震曲率图上缝洞分布情况为基础,按照设定比例尺计算模型上的缝洞尺寸,并在岩石板材上刻蚀得到裂缝或溶洞;
(3)在刻蚀后的岩石板材两面均涂上粘接剂,用透明的有机玻璃覆盖并压紧密封,在相关部位安装固定螺钉并对接头涂胶密封;
(4)在模型的不同部位按照模拟井位设置的需要钻孔,安装阀门,模拟缝洞油藏不同的井位分布,得到岩缝洞型油藏注示踪剂注采模型。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碳酸盐岩石材包括高纯度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或者钻井取心所得岩心。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相关部位为模型的四角和中间部位,所述中间部位上安装的固定螺钉的数量以能固定模型,并且固定螺钉安置位置避开缝洞空间。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岩缝洞型油藏注示踪剂注采模型。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岩缝洞型油藏注示踪剂注采模型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示踪剂实验评价方面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所述模型无渗漏后,根据实验的需要确定不同的注入和产出井位,模拟不同的缝洞连通方式;
(2)配置一定浓度的示踪剂溶液,将该示踪剂溶液一次性地从生产井位注入;
(3)泵入蒸馏水,蒸馏水泵入速度根据现场示踪剂溶液的注入速度换算得到,在相应的产出井位取样,按照取样的先后顺序对样品进行编号;
(4)取样的同时用分光光度计对实验所取各个样品中所含示踪剂的吸光度进行测试,把测试得到的吸光度数值通过标准校正曲线换算为示踪剂浓度或质量;
(5)达到取样数量后停泵,终止实验,根据化验得到的示踪剂浓度或质量数据绘制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示踪剂浓度-时间关系曲线或累积产出质量-时间关系曲线,对曲线进行研究与评价。
优选地,在步骤(5)之后还包括步骤:放出模型内滞留的水溶液,开泵大排量冲洗模型直到示踪剂残留浓度对下次实验不会造成显著影响为止。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模型的渗漏检测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4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层测试用高负载旋转头
- 下一篇:一种抽油杆防偏磨及除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