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汤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82028.6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迟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丽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三叉 神经痛 中药 汤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三叉神经痛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发病机制迄今仍在探讨中。周围学说认为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部位,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压迫所致;中枢神经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异常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较多学者认为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经局部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相临轴索纤维伪突触形成或产生短路,轻微痛觉刺激通过短路传入中枢,中枢传出冲动亦通过短路传入,如此叠加造成三叉神经痛发作。三叉神经痛多见于成年人及老年人,40岁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多于男性。三叉神经痛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发作时表现为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停止。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临床对症治疗药物有卡马西平,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等。卡马西平无效改用苯妥英钠,不良反应有嗜睡和步态不稳,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神经错乱、全身瘙痒、复视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汤剂,成本低,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消热,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肾止痛的功能。无论病程轻重,发作时间长短的三叉神经痛均有效。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过江龙子7~11%、藁本6~9%、茅草箭5~7%、鬼毛针5~8%、八角枫6~9%、水胡满根10~13%、通草5~8%、水菖蒲4~7%、开口箭4~7%、丁癸草4~8%、铁棒锤3~6%、翼首草5~9%、茺蔚子2~6%、地血香3~6%、爬岩香3~6%、竹茹1~3%,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消热,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肾止痛的功能。无论病程轻重,发作时间长短均适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采用过江龙子、藁本、茅草箭、鬼毛针、八角枫、水胡满根、通草、水菖蒲、开口箭、丁癸草、铁棒锤、翼首草、茺蔚子、地血香、爬岩香、竹茹为原料药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过江龙子9、藁本8、茅草箭6、鬼毛针6、八角枫6、水胡满根13、通草6、水菖蒲6、开口箭7、丁癸草6、铁棒锤5、翼首草7、茺蔚子4、地血香5、爬岩香4、竹茹2。取上述16味原料总重量233克,加水至1000ml左右,浸泡5小时左右,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6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300ml左右,煎熬20~30分钟,去渣得滤液50~70ml,共得滤液250~270ml左右药汁,即制得本发明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25~135ml。服用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发作,再间断服药3周,第一周每日一剂服4天,停3天;第二周每日一剂服3天,停4天;第三周每日一剂服2天,停5天,以巩固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丽,未经周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20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