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隙式焊接进给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80936.1 | 申请日: | 201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8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松;胡仁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65G13/02;B65G3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6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焊接 进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焊接时的铜材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眼镜板和切割环是混凝土泵车中的重要零件,由于其在工作过程中承受高压,并且摩擦频繁,成为混凝土泵车中的易损件。为了减小眼镜板和切割环在工作过程中的磨损,常常在其表面镶嵌一层金属合金,而在焊接金属合金之前,一般先在其表面焊接一层均匀的铜,然后在铜的基础上镶嵌硬质合金。而企业在对于眼镜板、切割环表面铜的焊接,常出现铜材焊接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同时由于铜材在焊接时,由于工艺需要,需在铜材送至眼镜板或切割环表面时,停留一段时间后再持续进给铜材。目前对于铜材的进给大都采用纯手工递送,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而人工操作离焊枪距离较近,不仅危险而且需承受高温,人员易疲劳,使得焊接时铜材的进给时快时慢,而且对于铜材的停留时间把握不准确,进而造成焊接厚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眼镜板和切割环铜焊过程中铜材进给不均匀以及停滞时间不易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间隙式焊接进给机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间隙式焊接进给机构,包括上机架、下机架、伸缩轴、弹簧、轴、主动轮、从动轮、防滑齿、螺母、转轴,所述的上机架和下机架均设置有矩形槽,并在矩形槽中设有通孔,所述的伸缩轴穿过上机架或下机架矩形槽的通孔,其一端通过轴与从动轮相连,其另一端与螺母相配合,所述的弹簧设置在伸缩轴的轴环处,所述的转轴一端装配有主动轮,另一端与外接动力源连接,所述的主动轮的截面为扇形,所述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均设有防滑齿,所述的上机架和下机架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防滑齿上镶嵌一层硬质合金,并且棱角倒钝,所述的主动轮的数目为1个,所述的从动轮的数目为3—7个。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主动轮和从动轮驱动铜材,来完成焊接过程中铜材的进给,并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设置防滑齿,以保证铜材进给的均匀性。
(2)本发明中主动轮的截面设置为扇形,而扇形的圆心角数值可根据铜材在眼镜板或切割环表面停留时间来设置,使得铜材的停滞时间得到精确控制。
(3)本发明能够让人工操作远离高温区,改善了作业条件。
(4)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沿A-A的剖视图。
图中:1—铜材,2—上机架,3—下机架,4—伸缩轴,5—弹簧,6—轴,7—主动轮,8—从动轮,9—防滑齿,10—螺母,1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间隙式焊接进给机构包括上机架2、下机架3、伸缩轴4、弹簧5、轴6、主动轮7、从动轮8、防滑齿9、螺母10、转轴11,所述的上机架2和下机架3均设置有矩形槽,并在矩形槽中设有通孔,所述的伸缩轴4穿过上机架2或下机架3矩形槽的通孔,其一端通过轴6与从动轮8相连,其另一端与螺母10相配合,所述的弹簧5设置在伸缩轴4的轴环处,所述的转轴11一端装配有主动轮7,另一端与外接动力源连接,所述的主动轮7的截面为扇形,所述的主动轮7和从动轮8上均设有防滑齿9,所述的上机架2和下机架3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防滑齿9上镶嵌一层硬质合金,并且棱角倒钝,所述的主动轮7的数目为1个,所述的从动轮8的数目为3—7个。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间隙式焊接进给机构包括上机架2、下机架3、伸缩轴4、弹簧5、轴6、主动轮7、从动轮8、防滑齿9、螺母10、转轴11,所述的上机架2和下机架3均设置有矩形槽,并在矩形槽中设有通孔,所述的伸缩轴4穿过上机架2或下机架3矩形槽的通孔,其一端通过轴6与从动轮8相连,其另一端与螺母10相配合,所述的弹簧5设置在伸缩轴4的轴环处,所述的转轴11一端装配有主动轮7,另一端与外接动力源连接,所述的主动轮7的截面为扇形,所述的主动轮7和从动轮8上均设有防滑齿9,所述的上机架2和下机架3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防滑齿9上镶嵌一层硬质合金,并且棱角倒钝,所述的主动轮7的数目为1个,所述的从动轮8的数目为3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0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雕刻刀模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韧性气电立焊用药芯焊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