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80324.2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0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星;蔡来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周云 |
地址: | 2021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沉渣 厚度 测试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用于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测试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岩层面埋深较浅软土地区,对于超高层建筑或对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常常选择入岩灌注桩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型式。在入岩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沉渣厚度是工程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桩基础的承压力和建筑物的沉降。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在测试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时一般采用测量端头绑扎钢筋头等措施进行测试,这种方法精度低、测试数据差异性大,无法满足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控制在50mm或100mm以内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建筑施工过程中无法精准测量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测试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到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实现将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控制在50mm或100mm以内的目的。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一种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测试绳、测试安装架和测针,测试安装架顶端装在测试绳一端,底端装有测试钢板,测针装在测试安装架内,测针能够在测试安装架内来回移动,测针头部设有台板,测试安装架内设有行程限位圈,测针头部位于行程限位圈上方,测针尾部穿过测试钢板伸出测试安装架内,测针在测试安装架内来回移动距离受行程限位圈限制。
进一步,所述测试绳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所述测针移动最下端位置为台板与行程限位圈贴紧位置。
如上所述的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放置测试装置到待测量位置呈竖直状态,量测测试安装架高度hj、测针底端与测试钢板高度hz;
第二步,将测试装置沿灌注桩孔深方向垂直放下,当测针尾端接触到灌注桩孔孔底持力层基岩面时,进行第一次测试,读取灌注桩孔口处测绳读数H1,则计算灌注桩测试孔深为H=H1+hj+hz。
第三步,继续下放测试绳,若无法继续下放测试绳,则说明沉渣厚度大于测针深度,不符合施工设计要求,需重新清孔,减小沉渣厚度,如能够继续下方测试绳,则将测试绳下放到直至测试钢板到达沉渣顶面为止,进行第二次测试,读取测绳读数H2。
第四步,计算沉渣厚度
根据第一次测试数据和第二次测试数据,可以得到第一次测试测针尾端接触到灌注桩孔孔底持力层基岩面时,测试钢板与沉渣面的距离为:
Δh=H2-H1;
由此可以确定,入岩灌注桩的沉渣厚度:
h=hz-Δh=hz+H1-H2。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测试装置,可以快速准确得到入岩灌注桩的钻孔深度H=H1+hj+hz和沉渣厚度h=hz+H1-H2,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到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实现将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控制在50mm或100mm以内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中测试装置产品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步骤1中测量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中步骤2中第一测量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中步骤3中第二测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一种入岩灌注桩沉渣厚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测试绳1、测试安装架2和测针3,测试安装架2顶端装在测试绳1一端,底端装有测试钢板4,测针3装在测试安装架2内,测针3能够在测试安装架2内来回移动,测针3头部设有台板301,测试安装架2内设有行程限位圈201,测针3头部位于行程限位圈201上方,测针3尾部穿过测试钢板4伸出测试安装架2内,测针3在测试安装架2内来回移动距离受行程限位圈201限制。
进一步,所述测试绳1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所述测针3移动最下端位置为台板301与行程限位圈201贴紧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0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