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DMR终端电路功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7054.X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9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童奉群;付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王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dmr 终端 电路 功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DMR终端电路功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DMR(Digital Mobile Radio)终端是符合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DMR技术规范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手持无线终端(俗称DMR数字对讲机),电路方案大多基于嵌入式平台,软硬件功能比传统模拟对讲机强大,当然基带和射频电路也都比传统模拟对讲机复杂,使用高速处理器和大容量存储器,电路功耗也大大增加,对提高电池支持时间的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手持无线终端一般采用大容量充电电池供电,对电池的容量以及待机时间和工作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受制于手持无线终端的体积和重量、便携性等因素,在有限的电池容量下,发射功率大小对电池容量和支持时间有决定性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发射机消耗的电流,提高手持无线终端的电池待机时间和续航能力,延长电池寿命有很现实的意义。
现有的,电池节电策略是通过优化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和唤醒时间比例,不定时地关闭部分功能电路模块,增加呼叫建立额外时间等等一些牺牲性能的方法实现。或者需要基站系统支持才能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DMR终端电路功耗的方法,以提高DMR终端的电池待机时间和续航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降低DMR终端电路功耗的方法,包括:
发射终端通过测量接收射频信号场强数据,计算得到接收终端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
发射终端通过RC信令通道传输功率调整参数到接收终端;
接收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功率调整参数调整下个时隙发射功率。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对终端初始化,设定射频信号场强门限值。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计算得到接收终端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具体通过查表获取当前射频信号场强对应的发射功率,根据场强获得功率调整参数。
进一步优选地,,发射终端通过RC信令通道传输功率调整参数到接收终端,具体地,首先定义一个帧包括两个突发时隙和一个保护时隙,其中一个突发时隙作为话音业务时隙,另一突发时隙为空闲时隙,所述发射终端利用空闲时隙的RC信令通道传输功率调整参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一个60ms帧包含两个突发时隙,各占30ms,两个时隙中间是2.5ms的保护时隙。
进一步优选地,,一个突发时隙30ms的5ms区段作为传输RC信令通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降低DMR终端电路功耗的方法,不依赖系统基站的休眠唤醒省电机制,每个终端在特定的模式下可以动态调节发射功率,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节省电池消耗,以有效降低DMR终端电路平均功耗,延长DMR终端电池的待机续航时间;同时也降低无线通信设备的电磁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DMR终端间相互通信示意图;
图2为TDMA帧时序图;
图3为直通模式下话音时隙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TDMA帧结构图;
图5为直通模式下话音时隙信令图;
图6为DMR终端发射功率参数调整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降低DMR终端电路功耗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设计理念:DMR终端消耗能量最大是发射机电路,一般发射功率在一瓦以上,射频功放的效率一般大约30-50%左右,因此发射机工作时,实际电源消耗的功率最高会是十几瓦甚至几十瓦。如果可以灵活调节发射功率,可以直接有效降低电路功耗。
目前,DMR终端的发射功率一般在1W和5W之间设定几个固定的档级,使用中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成某个档级,每次通话过程中终端发射的功率是基本固定的。但是固定发射功率的工作方式不但浪费电池能量,还会增加电磁环境污染,影响周围其它无线通信设备。DMR终端有时在脱网直通模式下工作,,在这个工作模式下无法通过基站辅助来实现发射功率调节。终端在直通工作模式下很多时候相对距离比较近,或者所处的环境地势平坦空旷,通信条件比较良好,不需要过大的功率即可以保持良好的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70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