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6073.0 | 申请日: | 2014-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3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姜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利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中冷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冷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机器设备中,增压中冷式柴油机的中冷器一般依附在水箱上,通过风扇的冷却作用对增压后的空气进行冷却,这种中冷器有以下缺点:
一、由于中冷器依附在水箱上,这就严重影响了风扇对冷却水的冷却效果,造成冷却水高温,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二,由于中冷器进气管和中冷器出气管要连接到依附在水箱的中冷器上,增压器和进气管离中冷器又比较远,这就造成中冷器进出气管长度太长,管子要求高且分布广,增加成本,给发动机紧凑和美观也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装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由于中冷器进出水管太长,这就增加了发动机进气的能量损失,造成进气不足,同事也易受到发动机振动的影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它克服了柴油机生产中的设计、加工及装配的问题,能够进一步保证冷却效果,提高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包括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器进水口与中冷器连接,所述的冷却器出水口与中冷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进气管与机体连接,所述的进气管进气口与中冷器连接。
所述的冷却器进水口通过过滤装置与冷却器连接。
所述的过滤装置内设置有过滤滤芯,所述的过滤滤芯为可拆卸。
所述的进气管进气口通过油水分离器与中冷器连接。
所述的油水分离器内设置有油水分离滤芯,所述的油水分离滤芯为可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简单,易于装配,降低成本,冷却效果好,管路短且要求低,进气量受发动机振动影响极小,性能稳定,可靠性好,使发动机更紧凑和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中冷器,3.中冷器芯,4.进气管进气口,5.冷却器出水口,6.冷却器进水口,7.过滤装置,8.油水分离器,9油水分离滤芯,10.过滤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中冷器2一端冷却器进水口6连接,另一端与冷却器出水口5连接,当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进气口4后,先经过油水分离器8进行油水分后进入到了中冷器2内,后经过中冷器芯3到进达气管进气口4,在这过程中冷却器进水口6的冷却水经过过滤装置7进入中冷器内,经过中冷器芯3后对中冷器芯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然后由冷却器出水口5排出,这样循环实现了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利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利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