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性腐植酸盐水煤浆分散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6029.X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华;贾宇荣;李俊国;朱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1/32 | 分类号: | C10L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性 腐植酸 盐水 分散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煤浆分散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性腐植酸系水煤浆分散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水煤浆是一种以煤代油的新型液体燃料,一般由70%左右的煤炭、30%左右的水及1%左右的分散剂经过混合、均匀分散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固液体系,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煤炭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等属性,又具有像石油一样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便于管道输送、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排放低和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常使用的传统分散剂主要有萘磺酸缩合物和木质素磺酸盐类,分别在分散性、稳定性以及价格成本等方面不理想。而腐植酸是一种与煤炭结构具有相似性的来源广泛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酚羟基、羰基等多种活性官能团,与煤颗粒表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反应活性较高。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腐植酸盐作为水煤浆分散剂时存在分散性好而亲水性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导致在水煤浆制备中使用时必须配用一定量的稳定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性腐植酸系水煤浆分散剂及其制备与应用,得到的分散剂具有分散效果好、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的特点,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浓度水煤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性腐植酸盐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器中加入50质量份腐殖酸盐和100~150质量份水,室温搅拌溶解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到10-11之间,然后加入10~20质量份甲醛和10~15质量份磺化剂,搅拌升温到60-80℃,反应3-4h后降至室温。
(2)取相对于腐植酸盐质量的3~8%的阳离子醚化剂,用适量水溶解后,加入到步骤(1)反应器中,搅拌反应1-2h;再一次性加入相对于腐植酸盐质量3-8%的交联剂,继续搅拌反应2-3小时,喷雾干燥得到一种新型两性腐植酸盐水煤浆分散剂粉末。
所述腐植酸盐为腐植酸钠、腐植酸钾或腐植酸铵。
所述磺化剂为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
所述阳离子醚化剂为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所述交联剂为乙二醛、戊二醛或环氧氯丙烷,所述甲醛的有效含量为37%。
根据所述方法制备出的两性腐植酸盐水煤浆分散剂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浓度水煤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腐植酸基体上引入了亲水性基团磺酸基,因腐植酸的酚羟基易发生醚化反应,与阳离子醚化剂反应可引入季铵阳离子,使腐植酸具备阴、阳两性特性,分散剂与煤表面的相互作用方式由单一的氢键吸附变为氢键吸附和静电吸附的双重作用,让煤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降低水煤浆的表观粘度并提高其稳定性。
2.在保持分散剂两性特性的前提下,通过交联剂进行分子间交联反应,增大腐植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使其链状结构变长,吸附在煤粒表面,具有一定的空间位阻效应,从而起到分散作用,提高其稳定性。
3.所用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所需分散剂添加量较少,可以应用于我国水煤浆产业的工业化生产。
4.制备水煤浆分散剂的方法包括磺甲基化、阳离子化以及交联反应三步,在腐植酸的基体上引入阴、阳离子基团,又增大了其分散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了其腐植酸分散剂分子在煤炭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这种新型分散剂用于水煤浆的制备时不但可有效降低水煤浆的表观粘度,而且还可明显提高水煤浆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往装有50kg腐殖酸钠反应器中,加入150kg水,室温搅拌溶解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到10,然后加入20kg甲醛和10kg磺化剂亚硫酸氢钠,搅拌升温到80℃,反应4小时后降至室温。
(2)取相对于腐植酸钠质量的8%的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用适量的水溶解后,加入到步骤(1)反应器中,搅拌反应2小时;再一次性加入相对于腐植酸钠质量3%的戊二醛,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喷雾干燥得到一种新型两性腐植酸盐水煤浆分散剂粉末。
实施例2
(1)往装有50kg腐殖酸钾反应器中,加入100kg水,室温搅拌溶解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到11,然后加入10kg甲醛和10kg份磺化剂亚硫酸氢钠,搅拌升温到70℃,反应3小时后降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0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