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位四通换向阀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72327.1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6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廖红平;廖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安安达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苏胤杰 |
地址: | 43840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位 四通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位四通换向阀。
背景技术
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液压系统中重要的基础元件。目前市场上的液压阀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时容易出现故障,制造维护麻烦,换向反应灵敏度不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三位四通换向阀,其工作可靠性高,换向反应灵敏,且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一种三位四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先导阀,阀体顶部连接有先导阀,阀体底部设有依次排列的回收孔、第一出液孔、进液孔、第二出液孔,阀体顶部设有与先导阀配合的第一流道、进液流道、第二流道,所述阀芯安装在阀体的轴孔内,阀芯两端轴向分别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及第二复位弹簧,所述阀芯两端的阀体内设有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控制腔及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控制腔,阀芯上设有用于第二出液孔泄压的泄压孔,所述先导阀上设有泄油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先导阀为电磁先导阀,其包括壳体、线圈、电磁铁、中心杆,所述线圈设置在壳体两端,所述电磁铁设置在线圈中并与中心杆两端连接,所述中心杆设置在壳体内腔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先导阀为手动先导阀,其包括壳体、中心杆、手动杆,所述中心杆设置在壳体内腔中且其一端与手动杆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作可靠性高、寿命长,换向反应灵敏,且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阀体,2.阀芯,3.进液流道,4.第一流道,5.第二流道,6.进液孔,7.第一出液孔,8.第二出液孔,9.回收孔,10.第一复位弹簧,11.第二复位弹簧,12.第一控制腔,13.第二控制腔,14.泄压孔,15.泄油口,16.壳体,17.线圈,18.电磁铁,19.中心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1、阀芯2、先导阀,阀体1顶部连接有先导阀,阀体1底部设有依次排列的回收孔9、第一出液孔7、进液孔6、第二出液孔8,阀体1顶部设有与先导阀配合的第一流道4、进液流道3、第二流道5,所述阀芯2安装在阀体1的轴孔内,阀芯2两端轴向分别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10及第二复位弹簧11,所述阀芯2两端的阀体1内设有与第一流道4连通的第一控制腔12及与第二流道5连通的第二控制腔13,所述第二出液孔8远离回收孔9,阀芯2上设有用于第二出液孔8泄压的泄压孔14,泄压孔14通过阀芯2上设有的泄油通道可以与回收孔9连通,所述先导阀上设有泄油口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先导阀为电磁先导阀,其包括壳体16、线圈17、电磁铁18、中心杆19,所述线圈17设置在壳体16两端,所述电磁铁18设置在线圈17中并与中心杆19两端连接,中心杆19设置在壳体16内腔中。
使用本发明时,接通电源,液压油通过进液孔6流入,到达先导阀时停止,此时阀芯2在第一复位弹簧10及第二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处于中位,进液孔6、第一出液孔7、第二出液孔8及回收孔9互不连通。
接通先导阀左边线圈17的电源,左边线圈17产生磁场吸引电磁铁18,电磁铁18带动中心杆19向右运动,此时,液压油通过进液流道3与第一进液流道4连通,第二控制腔13通过第二进液流道5及壳体内腔与泄油口15连通,液压油到达第一控制腔12,阀芯2受第一控制腔12中液压油的压力向右运动,使进液孔6与第二出液孔8连通,第一进液孔7与回收孔9连通。
接通先导阀右边线圈17的电源,左边线圈17产生磁场吸引电磁铁18,电磁铁18带动中心杆19向右运动,此时,液压油通过进液流道3与第二进液流道5连通,第一控制腔12通过第一进液流道4及壳体内腔与泄油口15连通,液压油到达第二控制腔13,阀芯2受第二控制腔13中液压油的压力向左运动,使进液孔6与第一出液孔7连通,第二进液孔8通过泄压孔14与回收孔9连通。
通过上述控制从而达到液压阀换向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安安达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红安安达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2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