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0593.0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T·许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16 | 分类号: | F04D25/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立国 |
地址: | 德国利***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设备,所述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泵和至少一个第二泵,该第二泵串联或者能串联在第一泵的下游。
背景技术
这样的泵设备本身已知并且被使用于产生高压或者粗真空直至极高真空。泵设备例如在www.de.Wikipedia.org上、关键词“真空泵”、章节“超高真空的产生”中描述。据此,利用机械作用的真空泵首先产生前级真空并且接着利用涡轮分子泵产生超高真空。
概念“泵”和“真空泵”在本发明的意义中不仅包括真正的泵而且必要时包括在泵中形成的泵室。在此,泵室的概念定义为多个在压缩室内部的室之一。
真空泵例如使用在机动车中,以便给制动力放大器供应负压。对此已知具有相应功率的真空泵或者串联的真空泵;这些已知的设备具有如下缺点,即,需要的压力或者负压仅相对缓慢地构建和/或需要相对大的功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泵设备,该泵设备简单地构建,具有尽可能少的功率需要量并且同时快速地构建需要的压力或者负压(真空)。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第一泵的输送功率或者各第一泵的输送功率的总和比第二泵的输送功率大得非常多,并且在第一泵和第二泵之间连接有具有旁通阀的旁路。由此,预定的空间可以被快速地抽真空;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泵抽吸的空气通过旁路和旁通阀流动到环境中,所述空气可以不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泵来输送。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完全利用第一泵的较大的输送功率,而不被第二泵的较小的输送功率所限制。因此,要输送的体积的主要部分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被泵送并且快速地构建预定的规定负压。在第一和第二泵之间的连接管道中达到预定的负压时,自动地关闭旁通阀,例如由于在环境和连接管道内部之间的压力差而关闭。第一和第二泵于是才完全串联,这引起进一步的直至规定负压的压力下降。由于还要输送少的体积,这同样非常快速地发生。
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案。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泵的抽吸侧连接到包括第二旁通阀的管道上,并且在第一泵和第二泵之间设置有可切换的阀。由此,所有泵可以首先并联地运行,从而要输送的体积的最大的部分还可以被更快速地泵送。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旁通阀是止回阀。该止回阀机械上简单地构建、是可靠的并且自动地工作。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泵和第二泵之间的可切换的阀是节流阀。该节流阀在预设的例如200mbar的压力差时自动地机械切换。
备选地,所述阀可电气切换。由此,泵设备的操控可以集成到总控制装置中。
备选于此地,所述阀能通过压力差来控制。该阀相对简单且廉价地制造。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串联有其他的泵,其中,在每个串联相邻地形成的泵对之间连接有具有旁通阀的旁路。由此,在快速抽真空时达到还更大的压力差。
权利要求书借助真空泵的示例来阐述。上文相应地适用于用于产生过压的泵设备。
附图说明
以下按照附图借助真空泵设备的示例更详细地阐明本发明。图中:
图1示出具有第一泵和第二泵的第一泵设备;
图2示出具有三个第一泵的第二泵设备;
图3示出具有可电气切换的阀的第三泵设备;
图4示出膜片阀作为可气动切换的阀的示例;
图5示出具有可气动切换的阀的第六泵设备,以及
图6示出关于时间的压力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1
如由图1能看到的那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泵设备包括一个第一泵1、一个第二泵2以及一个具有第一旁通阀4的旁路3。泵1、2构成为真空泵并且配备有用于驱动的电动机,其中,第一泵1具有比第二泵2大得非常多的输送功率。
第一泵1在抽吸侧连接到要抽真空的容器5、例如制动力放大器上,在该容器中在运行期间要维持预定的压力范围(负压)。第二泵2与第一泵1串联,这意味着,该第二泵在抽吸侧连接到第一泵1的压力侧上。在泵1、2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平行于第二泵2地连接有旁路3,在该旁路中设置有第一旁通阀4。第一旁通阀4例如构成为止回阀4。
泵设备例如设置在机动车中,以便给制动力放大器供给需要的负压。容器5于是构成为制动力放大器。
泵1、2通过控制装置连接到电源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0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