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换向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0573.3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2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倪有源;何强;陈浩;赵亮;孙淼;陈俊华;余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7/00 | 分类号: | H02P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置 传感器 直流电机 换向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方法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换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1所示,公知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硬件上由DSP、光电隔离电路、驱动电路、三相逆变电路、电压比较电路、三相端电压检测模块(这是什么电路?)、ABC三相绕组构成,其中DSP的PWM端口通过光电隔离电路连接驱动电路输入端,驱动电路输出端连接三相逆变电路输入端,三相逆变电路输出端分别连接三相绕组,三相端电压检测模块输入端分别连接三相绕组,三相端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端连接电压比较电路输入端,电压比较电路输出端通过光电隔离电路连接DSP的CAP端口,DSP的AD端口还通过电流采样导线连接三相绕组。这种结构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采用三相六状态轮流导通的换向方式,驱动电路主要构造是由六个开关管采用全桥结构,加上一些光耦电路和一些专用的栅极驱动芯片组成。根据电机正转和反转的不同,开关管的导通顺序也不同,但是传统的三相六状态轮流导通的换向方式会使转矩脉动很大,在一些对转矩脉动高要求的特定场合的应用有所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换向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换向控制转矩脉动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换向控制方法,所述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采用星形连接的ABC三相绕组励磁结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通过由六个开关管V1-V6构成的全桥结构的驱动电路切换通过ABC三相绕组的电流,所述驱动电路中,开关管V1的发射极与开关管V4的集电极连接,开关管V1的集电极连接至一个电源的正极,开关管V4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负极,开关管V3的发射极与开关管V6的集电极连接,开关管V3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正极,开关管V6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负极,开关管V5的发射极与开关管V2的集电极连接,开关管V5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正极,开关管V2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负极,从开关管V1的发射极与开关管V4的集电极之间结点上引出有导线连接至三相绕组中的A相绕组上,从开关管V3的发射极与开关管V6的集电极之间结点上引出有导线连接至三相绕组中的B相绕组上,从开关管V5的发射极与开关管V2的集电极之间结点上引出有导线连接至三相绕组中的C相绕组上,其特征在于:换向控制步骤如下:
(1)当相位t=0时,控制开关管V1、V5、V6导通,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A相绕组、C相绕组、B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2)、当相位t=30时,控制开关管V1、V6继续导通,开关管V5关断,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A相绕组、B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3、)当相位t=60时,控制开关管V1、V6继续导通,开关管V2开始导通,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A相绕组、C相绕组、B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4)、当相位t=90时,控制开关管V1、V2继续导通,开关管V6截止,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A相绕组、C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5)、当相位t=120时,控制开关管V1、V2继续导通,开关管V3导通,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A相绕组、B相绕组、C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6)、当相位t=150时,控制开关管V2、V3继续导通,开关管V1截止,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B相绕组、C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7)、当相位t=180时,控制开关管V2、V3继续导通,开关管V4导通,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B相绕组、A相绕组、C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8)、当相位t=210时,控制开关管V3,V4继续导通,开关管V2截止,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B相绕组、A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9)、当相位t=240时,控制开关管V3、V4继续导通,开关管V5导通,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B相绕组、C相绕组、A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10)、当相位t=270时,控制开关管V4、V5继续导通,开关管V3截止,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C相绕组、A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11)、当相位t=300时,控制开关管V4、V5继续导通,开关管V6导通,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C相绕组、A相绕组、B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12)、当相位t=330时,控制开关管V5、V6继续导通,开关管V4截止,电流由电源正端依次流向C相绕组、B相绕组后回流至电源负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0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电动机变频器
- 下一篇:新型CNC线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