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MBR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9861.7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蒋川;王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4013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mbr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氮和磷均是动植生长所必须的元素,是蛋白质的构成元素之一,对人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氮、磷元素的过量,对动植物的生长均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氮、磷在水中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或“水华”等污染现象。为了有效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不少国家地区都出台了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故脱氮除磷便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
生物脱氮除磷最成熟的工艺为A-A-O工艺,该工艺结构简单、耗时短,但是却存在具有以下缺点:脱氮除磷效果差,污泥沉降性能不佳,经该工艺过处理的污水难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
而MBR(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的一种污水处理处理装置。它是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反应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工艺,取代了传统工艺的二沉池,而且显著提高了出水水质。随着膜生产技术的提升,膜性能不断提高,其生产成本也不断下降,为膜生物反应器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专利号为ZL201320253244.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脱氮除磷MBR装置,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传统的A2/0工艺和MBR结合并增加物化除磷加药装置进行脱氮除磷,虽然该技术方案提高了脱氮除磷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点:能耗较大;污泥沉降效果不佳;膜生物反应区中的膜组件负荷大,且易堵塞。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组件负荷小、不易堵塞,脱氮除磷效果好,能耗小的脱氮除磷MBR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脱氮除磷MBR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区、好氧区和膜反应区;所述好氧区底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第一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所述膜反应区中设有膜组件,膜组件下方设有第二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所述膜组件出水口与第一采水管连接,第一采水管另一端与第一采水阀和第二采水阀连接,工作泵出水端与第一采水阀和第三采水阀同时连接,工作泵入水端与第二采水阀和第四采水阀同时连接,第三采水阀通过第二采水管连接加药模块,第四采水阀通过第三采水管连接回用水区,回用水区上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好氧区与膜反应区之间设有连通的斜板区,斜板区内设有斜板,斜板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通水孔;所述膜反应区内设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进水端底部设有第三曝气装置,第三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道与鼓风机连接,回流管道的出水端穿过斜板区连接至好氧区上方;所述膜反应区顶部设有物理脱氮除磷区,物理脱氮除磷区通过过水口与回用水区连接,所述物理脱氮除磷区设有加药模块,加药模块通过采水管道与膜组件出水口连接;工作泵、鼓风机、风阀以及所有的采水阀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的个数为3-6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装置为回转式风机曝气盘;第二曝气装置为射流器。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模块内设置碱性加药区,酸性加药区,氧化剂加药区;碱性加药区通过碱剂阀连接第一采水管,酸性加药区通过酸剂阀连接第一采水管,氧化剂加药区通过氧化剂阀连接第一采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区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第一排污口通过第一排污阀连接至污泥管道;所述斜板区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第二排污口通过第二排污阀连接至污泥管道;所述膜反应区底部设有第三排污口,第三排污口通过第三排污阀连接至污泥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膜反应区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直接与污泥管道连通。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是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通过对回流管道曝气形成微动力回流系统,降低能耗,提高脱氮除磷效果;增加斜板区,可沉积部分微小悬浮颗粒,可以降低膜组件的负荷,减少冲洗次数,提高膜组件寿命;设有物理脱氮除磷区,可以进一步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提高污水处理质量;设置排污口,可定期对整套装置清洗,提高整套装置的寿命;设置加药冲洗模块,定期对膜组件冲洗,可以防止膜组件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98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