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货车拉铆结构铆接成形质量检测样板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8099.0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良;刘丽;王汉青;方南京;张学云;邹建美;姚毅;宋红川;邓继东;方保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G01B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20032 四川省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货车 结构 铆接 成形 质量 检测 样板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货车制造与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货车拉铆结构铆接成形质量检测样板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短尾拉铆销与套环配套的拉铆结构已在铁路货车制造、检修中得到广泛应用,运装货车〔2010〕575号关于印发《铁路货车悬挂件防脱方案审查意见》《铁路货车制动扁孔圆销和圆销技术条件》《铁路货车专用拉铆销技术条件》和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里的《铁路货车专用拉铆销技术条件》规定拉铆销成形尺寸L1、L2、L3、D应符合相关规定,如图1所示。
短尾拉铆销与套环铆接后的套环成形质量直接影响铆接结构的寿命,影响铁路货车行车安全,套环成形质量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尤其关键,现一般采用游标卡尺和钢直尺检测套环铆接成型后的直径及长度尺寸,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将铁路货车拉铆结构铆接成形质量检测通过一种将极限尺寸控制集合一体的通止检测样板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铁路货车拉铆结构铆接成形质量检测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样板主体,在所述检测样板主体上设置有两个检测凹槽A、B,所述检测凹槽A用于检测拉铆结构中短尾拉铆销相对于套环的最大伸出距离L2以及套环的长度L3和直径D是否合格,所述检测凹槽A分为拉铆销段通槽和套环段通槽,所述拉铆销段通槽的高度小于套环段通槽的高度形成台阶结构,当合格的拉铆结构的套环的端面与台阶结构的端面紧密贴合时,所述检测样板主体沿短尾拉铆销轴线垂直方向作横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拉铆销段通槽和套环段通槽的深度和高度对检测样板主体无阻滞,所述检测凹槽B用于检测拉铆结构中短尾拉铆销相对于套环的最小伸出距离L1是否合格,当合格的拉铆结构的套环的端面与检测样板主体上的对应端面处紧密贴合时,所述检测样板主体沿短尾拉铆销轴线垂直方向作横向移动,所述检测凹槽B的深度对测样板主体的移动阻止。
本发明所述的铁路货车拉铆结构铆接成形质量检测样板,其所述检测凹槽A、B分别设置在检测样板主体的两个端面上,所述检测凹槽A、B在轴向上垂直布置。
本发明所述的铁路货车拉铆结构铆接成形质量检测样板,其在所述检测样板主体上设置有手持孔。
一种采用上述铁路货车拉铆结构铆接成形质量检测样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检测拉铆结构中短尾拉铆销相对于套环的最大伸出距离L2以及套环的长度L3和直径D是否合格时,将检测样板主体上的检测凹槽A与拉铆结构对应,使检测样板主体平行于短尾拉铆销轴线,检测时,使待检测的拉铆结构的套环的端面与台阶结构的端面紧密贴合,然后将检测样板主体沿短尾拉铆销轴线垂直方向作横向移动,若检测样板主体无阻滞通过则为合格,若通不过则为不合格;当需要检测拉铆结构中短尾拉铆销相对于套环的最小伸出距离L1是否合格时,将检测样板主体上的检测凹槽B与拉铆结构的短尾拉铆销对应,使检测样板主体平行于短尾拉铆销轴线,检测时,使待检测的拉铆结构的套环的端面与检测样板主体上的对应端面紧密贴合,然后将检测样板主体沿短尾拉铆销轴线垂直方向作横向移动,若检测样板主体无阻滞通过则为不合格,若通不过则为合格。
本发明将拉铆结构铆接成型质量检查合格与不合格通过通止规的方式集中于一块检测样板上,用该方法检测能直接判定拉铆结构的合格与不合格,其操作方法简单,检测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拉铆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检测样板主体,2为检测凹槽A,2a为拉铆销段通槽,2b为套环段通槽,3为检测凹槽B,4为短尾拉铆销,5为套环,6为台阶结构,7为端面,8为手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80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