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转子堵转测试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7274.4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鑫;廖晨敏;郑忠斌;余乃平;尤金军;韩兆祥;张旖静;夏林娟;白志强;李悦;秦亚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方本律师事务所 31269 | 代理人: | 白杨;钟艳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黄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转子 测试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机转子堵转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根据GB4943.1-2011,电动机在转子堵转的条件下,不得出现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危险。电动机转子需要经过堵转测试。以GB4943.1-2011为标准的安规检测中,针对电动机的转子堵转测试,需要对电动机的转子进行固定,从而测试转子在被固定很严格的情况下,电动机转子的温度。目前,常规的夹具主要有:钳子夹具、锤子压具、重物压具等。使用常规夹具带来的问题是,在测试过程中,不能完全的固定住电动机的转子,测试不规范。
针对目前手机里面的纽扣型电动机,转子是放在封闭的纽扣盒内,转子转动过程中,纽扣盒连同转子一起振动,常规夹具无法对纽扣型电动机完全固定,从而影响因电动机转子堵转所带来的温度变化。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CN201020637546.5),公开了一种用于分马力电机堵转测试的专用夹具,包括底座和固定在该底座上的电机固定机构;所述专用夹具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电机通电后能夹紧该电机之轴芯的轴芯锁紧机构。
以上现有技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针对的并非是手机内专用的纽扣型电动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制作简便、成本低且固定性强的专用于手机电动机转子堵转测试的夹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机转子堵转测试夹具,从而解决使用常规夹具在电动机电子堵转测试时无法完全固定住转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电动机转子堵转测试的夹具,包括至少两块夹板、连接所述至少两块夹板的连接件和将所述至少两块夹板夹紧的紧固件,所述至少两块夹板之间容纳电动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解决常规夹具无法对纽扣形转子完全固定的问题,从而解决因电动机转子堵转所带来的温度变化误差的问题,达到了更牢固地固定电动机转子,使得测试结果更精准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至少两个。连接件可以为三个、四个或更多个,连接件数量的多少可影响两块夹板之间夹紧后的稳定度。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两块夹板连接的部位呈对角线分布。电动机转子放置于两块夹板之间的中心位置,连接件呈对角线分布可使得电动机转子的固定更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螺纹杆,所述紧固件为与所述螺纹杆形状相配的螺母。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至少两块夹板中的第一夹板,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至少两块夹板中的第二夹板上,所述螺母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上方并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至少两块夹板中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并与所述第二夹板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螺纹杆靠近所述第一夹板一侧的顶端。更优选地,所述螺母与所述螺纹杆自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块夹板的相靠面上设有形状与电动机相配的凹陷。可在两块夹板中的一块夹板上设置该凹陷,也可以在两块夹板的相应位置均设置凹陷,该凹陷总的高度应当低于电动机的高度,且宽度或直径应当略大于电动机的宽度或直径。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防止电动机转子移位,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块夹板为圆形饼状或方形饼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形状,只要是表面平坦,可通过两两相合夹紧固定电动机转子的块状、片状或饼状件均适用于本发明。
优选地,电动机转子堵转测试的夹具还包括固定所述电动机转子堵转测试的夹具的支架和/或底座,所述支架和/或底座固定于所述至少两块夹板下方。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同一的元件使用同一数字标记,不同的元件使用不同的数据标记,其中:
11第一夹板
12第二夹板
21螺纹杆
22连接杆
31螺母
32插销件
4钮扣型电动机
5凹陷
61通孔
62螺纹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未经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72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智能电表
- 下一篇:基于场景识别的虚拟触摸屏技术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