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向移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2404.5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8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成先飚;张建华;权晓惠;郭晓锋;曹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0 | 分类号: | B21J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由锻造压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向移砧装置。
技术背景
自由锻造压机在锻压不同工件时,需要更换不同的砧座,以往更换砧座是用吊车吊砧座至压机附近,然后进行更换,这样依靠吊车更换砧座,所花费时间长,不能满足快锻压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向移砧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横向移砧装置,包括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是长条状槽形框架的焊接结构,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用螺栓16固定在压机移动工作台两侧面的基础里,床身中心线与压机窄边中心线重合,与压机移动工作台移动方向呈90度,压机一侧是移砧装置,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沿长度方向固定有第一导板11,第一导板11上平面与压机移动工作台上平面平齐;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两侧立壁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侧导板12;在第一床身1下部连接有下齿条8、轴承座2、V形导轨15及小车导轨14。
小车3车体为焊接结构,车体下部装有轮子,车轮在第一床身1上的小车导轨14上滚动,上齿条7固定在小车顶板的下表面,车体上部装有第二导板13,小车设有上钩手,上钩手能够与砧座的下钩手配合连接。
油缸4通过轴承座2固定在第一床身1上,油缸4的活塞杆端头通过中间接头5连接齿轮6,齿轮6与上齿条7、下齿条8啮合,齿轮6带动小车3在其导轨14上移动,中间接头5通过V形导轨15及固定在小车3的第二导板13导向,使小车3运行更加平稳。
连接钩板9两端设有上钩手,能够与另外两个下砧座的下钩手相连接。
所述的移砧装置上,最多放置三个下砧座,第一个下砧座的后部钩手与小车的上钩手相配合,在两个下砧座之间用连接钩板9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油缸4与齿轮6、上齿条7、下齿条8相结合的结构使油缸4行程比移砧台工作行程缩短了一半。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断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一种横向移砧装置,包括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是长条状槽形框架的焊接结构,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用螺螺栓16固定在压机移动工作台两侧面的基础里,床身中心线与压机窄边中心线重合,与压机移动工作台移动方向呈90度,压机一侧是移砧装置,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沿长度方向固定有第一导板11,第一导板11上平面与压机移动工作台上平面平齐;第一床身1、第二床身10两侧立壁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侧导板12;在第一床身1下部连接有下齿条8、轴承座2、V形导轨15及小车导轨14。
小车3车体为焊接结构,车体下部装有轮子,车轮在第一床身1上的小车导轨14上滚动,上齿条7固定在小车顶板的下表面;车体上部装有第二导板13;小车设有上钩手,上钩手能够与砧座的下钩手配合连接。
油缸4通过轴承座2固定在第一床身1上,油缸4的活塞杆端头通过中间接头5连接齿轮6,齿轮6与上齿条7、下齿条8啮合,齿轮6带动小车3在其导轨14上移动,中间接头5通过V形导轨15及固定在小车3的第二导板13导向,使小车3运行更加平稳。
连接钩板9两端设有上钩手,能够与另外两个下砧座的下钩手相连接。
所述的移砧装置上,最多放置三个下砧座,第一个下砧座的后部钩手与小车的上钩手相配合,在两个下砧座之间用连接钩板9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当高压液体进入油缸4的活塞腔时,活塞杆向前移动,活塞杆端头的中间接头5连接有齿轮6,齿轮6转动与上齿条7、下齿条8啮合,带动小车3在第一床身1的小车导轨14上向前运行,中间接头5通过V形导轨15及固定在小车3的第二导板13导向,使小车3运行更加平稳,此时砧座也随着小车3前移;油缸4内装有位移传感器,使砧座准确地停在指定位置,当锻造工艺需要更换下砧时,使高压液体进入油缸4的活塞腔或活塞杆腔,小车3带动砧座向前或向后移动,将新的工作下砧移至移动工作台工作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24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化模磁型铸造方法
- 下一篇:气缸驱动锻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