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苏木中提取苏木精的提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2299.5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燕;徐宇;岳娟;陈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94 | 分类号: | C07D31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苏木 提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苏木中提取苏木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苏木(Sappanwood)又叫苏方木,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芯材,资源丰富,用途广泛,主要产自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传统医学认为苏木性味甘、咸,平,归心、肝、脾经,具有行血祛瘀,消肿止痛功效,常用于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胸腔刺痛,外伤肿痛。现代研究表明,苏木水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还具有抗肿瘤及免疫抑制等作用。苏木是中国古代用于染红色系的主要植物,该染料对金属离子和酸碱度变化非常敏感,并能派生很多的色泽。研究认为苏木染料可用于羊毛、蚕丝、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及其织物的染色。
苏木精(hematoxylin)为白色晶体,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红棕色的氧化苏木精,分子式C16H14O6,熔点200℃,分子结构为:
苏木精是苏木中主要的功能性成分,是一种酚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苏木精具有抗补体、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而且苏木染色纺织品色泽鲜艳,具有抗菌的生物活性及保健功能,同时属于绿色纺织品。苏木精分子中含有大量羟基,因此易溶于水,可用水做溶剂来提取苏木精。苏木中苏木精的传统提取方法主要是使用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泡、加热浸提的方式进行提取,这些方法大都耗时长、耗能大、提取率低。
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与传统溶剂相比具有很多优良优点。由于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内,植物细胞壁是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主要屏障,细胞壁的存在阻碍了活性成分的有效溶出。离子液体主要作用于植物细胞壁,溶解细胞壁的组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从而提高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但是离子液体提取的苏木色素还是有限,因为植物中的各种相互作用还是没有完全破坏。
本发明引入磁场强度,发现将苏木放在1-丁基-3-甲基咪唑溶液中,当磁场强度为为0.2~0.8T时,磁场效应有解除氢键的作用,增加了苏木色素的扩散功能,可以增加苏木精的提取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苏木的丰富资源及广泛用途,离子液体的优良性能,旨在采用磁场辅助的离子液体溶液从苏木中提取苏木精,提供一种耗时短、耗能小、提取率高的苏木中苏木精的提取工艺。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离子液体溶液对苏木中的苏木精进行提取,工艺步骤为:取粉碎后的苏木粉末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1-丁基-3-甲基咪唑溶液溶液,磁场强度为0.2~0.8T,提取温度为30~70℃,提取时间为3~7h,调节体系的pH值为5~9,连续机械搅拌进行水浴提取。
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取时间短、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提取率高,详细情况可见表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采用离子液体溶液对苏木中的苏木精进行提取,工艺步骤为:取粉碎后的苏木粉末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浓度为50%的1-丁基-3-甲基咪唑溶液溶液,磁场强度为0.3T,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3h,调节体系的pH值为5,连续机械搅拌进行水浴提取。从表1可见,磁场的引入,增加了苏木精的提取率。
表1不同苏木精提取方法的比较(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3h,调节体系的pH值为5)
实施例2
本发明采用离子液体溶液对苏木中的苏木精进行提取,工艺步骤为:取粉碎后的苏木粉末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浓度为30%的1-丁基-3-甲基咪唑溶液溶液,磁场强度为0.7T,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5h,调节体系的pH值为7,连续机械搅拌进行水浴提取。从表2可见,磁场的引入,增加了苏木精的提取率。
表2不同苏木精提取方法的比较(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5h,调节体系的pH值为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22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