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V卧放狭长型铅酸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62042.X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楼志强;段好强;吴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2 狭长 型铅酸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2V卧放狭长型铅酸蓄电池,属于通信用铅酸蓄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经过百年的发展,铅酸蓄电池已经非常成熟。经过反复实践和分析,常见的电池失效分别是铅膏软化、酸液分层、板栅腐蚀、电池失水等。其中酸液分层和铅膏软化是最常见的失效模式。目前通信领域应用广泛的12V铅酸蓄电池由6个2V电芯串接而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由于以下原因酸液会产生分层:
1、由于安装位置的限制,电池一般为狭长型,高度较大,通常为立式放置,电池极板采用顶端输出,极群在循环过程中上侧与下侧充电状态和电流大小在不同充电阶段不同,酸液极易产生分层;
2、硫酸密度大于水,在循环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酸液逐渐产生分层。
除此之外,极板铅膏之间存在裂隙,酸液存在于裂隙之间,在放电过程中极板表层附近酸液较丰富,铅膏反应深度较高,铅膏容易产生软化。软化铅膏容易堵塞铅膏间裂隙,从而较快引起起极板软化,较早出现极板容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酸液分层导致电池失效,提升电池寿命,并适合通信领域安装要求,使用方便的12V卧放狭长型铅酸蓄电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12V卧放狭长型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极群、输出端子,其改进之处是所述壳体由前盖和桶体组成,前盖位于桶体侧面,桶体内腔从上到下分隔成单格,单格成1×6的结构,极群平放在单格内,串联后与位于前盖上的输出端子相连接,极群内的极板成水平状态。
所述前盖两侧的中间部位有半圆形凹槽,凹槽内有导气接嘴;所述输出端子分别位于前盖同一侧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前盖的两侧有提手绳槽。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电池为卧放狭长型,1×6的单格结构上下排列,适合通信领域最广泛应用场合的安装要求。电池在组装时,单格内极板水平放置,隔膜包裹极板。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同一高度酸液不会由于重力因素而产生分层。同一块极板接触的酸液浓度一致,不同极板由于所在单格的高度差较小,酸液分层的影响也较小。极板顶部和底部随着电池循环由于电流和充电程度不同而产生的酸液分层,会因为硫酸的水平移动而得到缓解。由于极群采用平放方式,极板间存在压力,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因铅膏软化引起隔膜压缩比不足而导致容量衰减。另外,该电池前盖上的特定结构使将电池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安全可靠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池整体示意图;
图2为电池前盖示意图;
图3为电池桶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广泛使用的48V通信机柜均由四只12V电池串联而成,而机柜的尺寸有限制,四只电池须采用12V卧放狭长型铅酸蓄电池。
参见图1、2、3,电池壳体由前盖1和桶体2组成,前盖位于桶体的一侧,即桶体的正前面。桶体2的内腔从上到下分隔成六个单格9,成1×6的结构,极群平放在单格内,串联后与位于前盖上的输出端子3相连接,极群内的极板成水平状态,输出端子分别位于前盖同一侧的上、下端,输出端子安装在输出端子孔4内。前盖两侧的中间部位有半圆形凹槽5,凹槽内有导气接嘴6。前盖两侧有提手绳槽7,前盖上的排气阀口8相互错开,与桶体的单格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20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公用事业公共池数据库的系统、方法和器件
- 下一篇:高速缓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