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围隔围栏高产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9611.5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2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阳清发;怀向军;苏明;刘东;马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能淦水产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K61/00;A01G1/00;A23K1/18;A23K1/14;A23K1/10;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蛭 水草 共栖 围栏 高产 养殖 方法 | ||
1.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围隔围栏高产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养殖系统前期准备:包括①.水田分区:将平整的水田分隔为水蛭养殖区和水质净化调控区;②.加水培水,调控水质;③.杀灭敌害生物;
b.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系统的构建:包括①.种植和/或增殖水生植物,强化养殖区域净水能力;②.构建水蛭螺类栖息场所;③.增殖螺类;④.放养水蛭;
c.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养殖系统维护管理:包括①.加水培水;②.投喂螺类作为水蛭的食用饵料;③.调控水质;④.防病和/或治病;
d.收获水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围隔围栏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田养殖系统前期准备:包括①.水田分区:将平整的水田分隔为水蛭养殖区和水质净化调控区;②.加水培水,调控水质;③.杀灭敌害生物;
所述水田分区:利用细小孔洞围隔材料将水田区域划分为水蛭养殖区域和水质净化区域;水田围隔围栏材料材质不限,孔洞大小以放养水蛭苗不能钻出为度,孔洞不小于60-80目,不大于30目;围隔材料近垂直于水面,首尾相连无断续,下端埋入泥中20-30cm,水田泥土以上围隔高度0.5-2.5m,围隔上端向放养区域内侧近水平弯折,弯折的宽度为10-20cm;围栏材料近垂直于水面,平行排列,围栏间距1-10m,高度0.5-2.5m,稍高于最高水位;围隔外水质净化区域可挖深取土,泥土用于加高四周田埂,高度稍低于围隔材料的高度;养殖区域和水质净化区域之比为1-100∶1;
所述加水培水,调控水质:在水田养殖系统中加入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淡水,用60-90目网袋过滤,水深10-50cm,培育调控水质,让水体肥、活、嫩、爽;
所述杀灭敌害生物:在水田养殖系统中,按照常规的鱼塘清塘杀菌消毒方法,带水消毒,杀灭水蛭养殖过程中的敌害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围隔围栏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系统的构建:①.种植和/或增殖水生植物,强化养殖区域净水能力;②.构建水蛭螺类栖息场所;③.增殖螺类;④.放养水蛭;
所述种植和/或增殖水生植物:在包括围隔内外的水田养殖区域增殖和/或种植水生植物,强化水田养殖区域净水能力;种植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和/或沉水植物和/或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间间距1-10m,沉水植物间间距0.5-5m,浮水植物占养殖区域面积的2-80%;种植水生植物时间为放养水蛭之前,加水培水前后,强化养殖区域净水能力;
所述构建水蛭螺类栖息场所:围隔内水生植物和/或围隔内侧和/或围隔区域内围栏两侧均作为水蛭养殖过程中水蛭和螺类栖息的场所,防止各大小阶段水蛭的堆积;
所述增殖螺类:螺类利用养殖系统中的水草和水环境,吃水草,繁殖增殖细小个体螺类类个体供养殖时水蛭苗食用,每亩投放螺类200-400kg;
所述放养水蛭:在春夏季节,在水田围隔区域内围栏间放养水蛭小苗,水蛭小苗规格为0.5-5千尾/kg,每亩面积放养2-10万尾。
4.所述的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围隔围栏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共栖养殖系统维护管理:①.加水培水;②.投喂螺类作为水蛭的食用饵料;③.调控水质;④.防病和/或治病;
所述加水培水:在水田养殖系统中加入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淡水,初期水深10-50cm,施有机肥和/或添加微生态制剂,让水质肥、嫩、爽、活,清除水中极易滋生的丝藻;放入水蛭苗后逐步加高水位,以不超过田埂,对田埂没影响为度;根据天气和温度状况调整水位高低,下雨天注意排水,夏天和气温下降到15-18℃时注意加高水位;
所述投喂饵料:在投放水蛭苗后,在水蛭养殖区域投喂螺类作为水蛭的食用饵料;水蛭吃食饵料,发现围隔和/或围栏上螺类数量稀少时,适时补充鲜活适口螺类,一般2-7天投喂一次,每次每亩投放螺类200-600kg;
所述调控水质:在养殖水蛭过程中,利用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并通过换水及泼洒微生物的方法改善养殖环境的水质状况,10-15天操作一次;
所述防病和/或治病:治疗为主,防病为辅,水质调控也是一种防病方法,和/或按照水产药物常规用法,以细菌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开展水蛭养殖疾病防控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围隔围栏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获水蛭:在秋冬季节,水温14-15℃左右,在水蛭钻泥蛰伏之前,将养殖的水蛭从水田养殖环境中捞出,经日光晾晒和/或烘烤,烘烤温度不能超过60℃,获得水蛭干燥全体,装袋密封储存备用;冬季将养殖系统放干晾晒,清除累积的螺类外壳,利用自然低温给养殖系统杀菌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能淦水产专业合作社,未经上海能淦水产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961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查询贷款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汇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