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雾区跨海大桥电缆桥架的防腐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57761.2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4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友;林国新;唐自强;陆洲;方建;李广福;张培勇;赵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盐雾区 跨海大桥 电缆 腐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盐雾区跨海大桥电缆桥架的防腐蚀方法。
背景技术
当跨海大桥的电缆布置于桥箱外侧时,钢结构桥架受海洋潮湿盐雾影响严重,同时桥架所处的部位日常维护难度较大,常规防腐蚀措施难以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因此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各种钢结构典型防腐蚀技术的特性,考虑结构各部件的用途差异,选取适合该情形的防腐蚀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对该类腐蚀环境的结构基材外应设置的涂层配套体系进行了推荐,主要有2类:(1)重防腐蚀涂料(2)金属热喷涂+封闭面漆。
重防腐蚀涂料,根据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SSPC)有关标准规定,在海洋大气环境下使用,锌粉的含量应该占总不挥发物的85%~95%,当单纯采用重防腐蚀涂料时,一方面国内富锌涂料良莠不齐情况较严重,难以确保真正能达到该含量要求,另一方面重防腐蚀涂料要求每隔一定年限须进行漆面的重新涂刷,而桥架所处的部位施工维护难度较大。
单纯采用金属热喷涂+封闭面漆时,间隔一定年限须重新涂刷的问题并未很好解决,同时,热喷涂金属选择锌时,涂层的硬度和抗冲击性能较差,选择铝时,电位趋向于正,阴极保护能力小于锌。
对于桥架的格栅板、螺栓等附件,存在的问题为:其须经常承受磨损的特性决定了与桥架主材同样的防腐体系对其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盐雾区跨海大桥电缆桥架的防腐蚀方法。该防腐蚀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高盐雾区环境下电缆桥架防腐层修补或重新涂刷的次数,降低了日常维护的难度及投资,实现了桥架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小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盐雾区跨海大桥电缆桥架的防腐蚀方法,采用Q355GNH耐候钢代替普通低合金钢,作为桥架的主材。Q355GNH耐候钢耐大气腐蚀性能为普通钢的4~8倍,涂装性能为普通钢2~10倍,能减薄使用、裸露使用或简化涂装使用。镀金属使用时其镀金属层与基体附着力较普通钢强,在金属层下发生局部腐蚀速度减小,使金属层受到损伤的几率减少。同时,由于其铁锈扩展的速度比普通钢的慢,延长了金属层劣化的时间。涂层局部损坏失效后,钢材表面能逐渐形成钝化保护膜,需日常巡视的频率低,若一两年内未发现,滞后进行局部修补影响不大。
热喷涂选用的金属为体积比1:1的锌铝合金,能同时兼顾涂层的硬度和抗冲击性能以及阴极保护作用。
金属涂层外罩环氧云铁中间漆及氟碳面漆,该涂料的化学惰性决定其具备优良的防腐蚀性能,极低的表面能和疏水性使其具有免维护、自清洁的特征,同时还具备强附着性和超长耐候性等优点。
采用Q235热镀锌钢格板作为格栅板,安装拆卸方便。
鉴于螺栓对结构的重要性以及主材的防腐体系不适应其须承受摩擦的特点,选用A4-70的不锈钢螺栓,并且优先选用耐盐雾腐蚀性最好的牌号为316L的A4-70的不锈钢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防腐蚀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高盐雾区环境下电缆桥架防腐层修补或重新涂刷的次数,降低了日常维护的难度及投资,实现了桥架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小的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以Q355GNH耐候钢作为桥架的主材,并且在其表面热喷涂体积比1:1的锌铝合金,金属涂层外罩环氧云铁中间漆及氟碳面漆;采用Q235热镀锌钢格板作为格栅板,选用牌号为316L的A4-70的不锈钢的螺栓。由此做成的电缆桥架与现有的电缆桥架相比,抗腐蚀性能好,寿命长,日常维护相对容易,且费用较小。且在工程全寿命内,格栅板只更换了一次。表1为各种防腐方案的经济投入比较。从表1中可看出,采用本发明的防腐蚀方案在经济投入上会比普通的防腐方案更少,而且防腐蚀效果更好。
表1 各种防腐方案的经济比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7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